双汇重蹈三鹿奶粉覆辙 半截产业化模式存大隐患
2011-03-27   作者:张兴军  来源:瞭望
 
【字号

  双汇集团卷入“瘦肉精”丑闻,把整个肉制品加工业拖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诚然,在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监管不力的因素。但无论是已经破产的“三鹿”,还是今天深陷漩涡的双汇集团,和昔日的“毒大米”、“地沟油”事件主角相比,都具有明显的不同。面对这种“大块头”企业的沦陷,仅仅归咎于监管失职,无助于拨开云雾发现真相。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目前集团的自建养猪场一年出栏生猪约为30万头。而其官方网站资料显示,集团每年消化生猪在3000万头。换句话说,这家号称国内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每年肉类深加工所需的绝大多数原料,都来源于基地以外的各种规模的养殖场(户),甚至是散养户。
  毫无疑问,以农业产业化的标准来看,这种“公司+农户”的对接模式只是在加工环节实现了“半截子”产业化。而处于整个产业链上游的生产环节,由于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势必难以实现标准化,由此导致在源头就埋下了食品安全的隐患。
  昔日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同样是“半截子”产业化种下的祸根:由于自建奶站比重小,大量原料奶来源于个体的,甚至是证照不全的奶站。可见,类似事件的频频发生,正是因为相关行业的产业化进程不够彻底造成的。
  从“三鹿”和双汇的案例来看,如果把食品安全视为一个“木桶”的话,企业自我把关不严、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无疑是一块明显的“短板”。但更严重的是,作为整个“木桶”基础的“桶底”——分散的小生产从一开始就漏洞百出,隐患重重。
  找准问题的“靶心”后,除了要继续加强监管力度,补齐“短板”,政府部门还应制定政策引导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走集约化、规模化之路;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更应切实负起社会责任,严格把关,通过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倒逼源头实行标准化生产,为食品安全打造一个坚实的“桶底”。
  双汇集团在短短的20多年内,年销售收入从不足1000万元发展至突破500亿元,与大量中小养猪户的低成本对接功不可没。但只满足于继续牟取这种落后产业模式下的利润,而对其间潜伏的危机视而不见,或存在侥幸心理,无异于饮鸩止渴。
  只有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痛下决心进行产业模式升级,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避免重蹈“三鹿”与双汇集团的覆辙,“阴沟里翻大船”的食品安全事件才不会重演。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双汇瘦肉精事件”或推高今年肉价 2011-03-28
· 双汇重蹈三鹿覆辙 半截产业化模式存大隐患 2011-03-27
· 瘦肉精事件或使双汇重蹈三鹿覆辙 2011-03-23
· 双汇收入或减逾百亿 2011-03-23
· 瘦肉精事件影响业绩和重组 双汇收入或减逾百亿 2011-03-23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