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发言人伊戈尔·杰明向俄新社证实,该公司与中石油在经“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供应石油的价格方面存在分歧,合同价格与中方支付的价格差异百分之几。但中石油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有差异也应该属于误差,据说是受到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双方在总价核算上有所差别。
然而,记者从消息人士处了解到,俄方认为供油价格将取决于做出合同中约定的新罗西斯克港和普里莫尔斯克港的石油价格,但中石油认为供油价格应以后来开通的远东科济米诺港为基础。不过目前这都是小差异,并未影响中俄能源合作,最近俄方还在积极引进中国投资者在俄投建炼油厂。
油价波动引中俄价格分歧
因为经“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供应石油的价格方面存在分歧,中俄双方目前已经经过几次磋商但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据俄媒体称,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与中石油的子公司中国联合石油公司未能就包括俄罗斯境内石油运输费用在内的有关条款达成一致,中国联合石油公司单方面少付了7%,约为3840万美元,仅转账5.169亿美元。
3月23日,伊戈尔·杰明透露,该公司与中石油存在价格分歧,合同价格与中方支付的价格差异约为百分之几。因两年前签署合同时确定,供油价格将取决于新罗西斯克港和普里莫尔斯克港的石油价格,他同时透露,石油供应价格是商业机密不能公开,该价格根据定价机构普氏能源与阿格斯的计算每天变化。
中石油方面至今未就此事发表看法,不过其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中方决不可能无故违约少支付资金,有差异也应该属于误差,可能是受到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双方在总价核算上有所差别。
但消息人士则向记者解释,正如俄方所言,两年前的合同确定供油价格取决于新罗西斯克港和普里莫尔斯克港的石油价格,但那时远东科济米诺港尚未开通。目前,俄方输油经过远东科济米诺港,供油价格按照该港核算更加合理。
据记者了解,目前俄方希望的供油价格仍按照新罗西斯克港和普里莫尔斯克港的石油价格来核算,明年的价格再以科济米诺港为基础,而中方认为这并不合理。
“国际油价每天都在变化,而原油从俄罗斯运到中国有个时差,以不同的运输地点的油价来核算总价,这之间产生的误差可能是中俄双方价格分歧的主要原因。”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专家郭海涛认为。
运费问题也有争议
除了供油价格之外,中俄双方在运费方面可能也存在分歧。
伊戈尔·杰明近日认为,合同签署时确认了价格公式,现在中方认为这个公式不公正,开始单方面采取行动。俄方也认为运输价格不对,但是我们有合同,应当履行合同。我们可以就合同展开讨论,但暂时还是应当遵循该合同。
据记者了解,在协议签署之前,中国就对经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运输石油的费率提出过问题。对中国的石油价格中,运费是计算到科济米诺港的,每吨1815卢布。但中方认为应该只算到中国支线的起点斯科沃罗季诺,这样运费要少一些。据悉,中国还计划将管道供应量提高到每年3000万吨,并在科济米诺港购买石油,这样中方可以节省更多的运输成本,据核算,这样每年大约能节省4.6亿美元以上。
俄罗斯石油公司方面的消息显示,目前两家公司已经就此问题展开协商,中石油3月初已经派出代表团前往莫斯科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展开谈判。不过,到目前为止谈判没能达成协议。
“根据2009年中俄签署的石油换贷款协议,中国在2011至2030年进口3亿吨俄罗斯石油,作为交换,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分别获得150亿和100亿美元贷款。当时的贷款利息和石油价格都是商业秘密,不过可以肯定都有专门的公式确定,但是利息比较容易计算,而供油价格则因国际油价每天都在变化较难计算。”郭海涛认为,但这都是技术问题产生的小误差,应该不会影响到中俄石油换贷款。
中俄能源合作仍在扩大
中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一直在寻求原油进口多元化,俄罗斯作为石油主产国之一,也一直在寻求出口多元化,这决定了两国之间的能源合作从长远看仍将不断扩大,而这个步伐也不会被一些细枝末节所阻隔。近日,中俄在能源合作领域也一直在积极行动。
俄罗斯萨哈林州政府新闻发言人3月23日对外透露,中石油俄中项目部负责人在萨哈林州北京推介会上提出了,在萨哈林建立油气领域设备生产企业的建议,认为油气设备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有需求,尤其应考虑到萨哈林和堪察加大陆架丰富的石油储备。
据悉,萨哈林州第一副州长康斯坦丁·斯特罗加诺夫认为这是一项严肃而又极具吸引力的建议,应考虑建立类似的工厂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以及产品在国内外销售市场的前景。
而俄方目前则在积极地向中国企业推介本国的投资项目。3月22日,萨哈林州推介会在北京开幕,萨哈林州代表团展示了17个旨在全面发展该州的投资项目,其中包括在萨哈林建设年产量达400万吨的炼油厂项目。据俄方介绍,根据这个项目,2014年前将在萨哈林南部的托马里区建成炼油厂,这个工厂将生产欧洲5号标准汽油、柴油、航空煤油、重油和沥青。产品将用于出口。
据俄方透露,中石油对萨哈林2号火电站项目最感兴趣。
“虽然俄罗斯采取石油政治,对中国也有一定警惕心理,但是俄罗斯决不会无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市场,加上地缘政治的因素,中俄能源合作一定会进一步扩大。”郭海涛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