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事件之后,双汇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停牌;二级市场,骚动不安;销售市场产品纷纷下降,销量骤减。
在公众和投资者眼中,仿佛一夜之间,双汇就要从行业一哥沦为行业“败类”。为什么落差会如此快速呢?
除了食品安全的敏感性以外,恐怕此类事件中被爆企业非死即重伤的历史性教训,才是公众心中的那杆称。而行政先行,法律缺位所带来的后遗症,更是我们需要正视和引以为戒的。
眼下的双汇,病来如山倒
“瘦肉精”被曝光的当日,双汇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即以跌停回应市场。当日,双汇发展以86.61元开盘,最终跌至77.94元。3月16日,公司停牌。
在渠道销售市场,双汇同样遭受重创。北京方面,除沃尔玛及家乐福还在销售未涉及问题产品外,京客隆及超市发连锁超市也已下架双汇所有产品,据了解,超市发在北京有74家直营店,此前双汇每月的销售额约在170万元左右。
据消息,上海市场,大润发、欧尚及麦德龙等超市已经下架双汇产品。武汉地区主流大卖场中百仓储、武商量贩、中商平价以及家乐福、沃尔玛已不见双汇冷鲜肉品销售;在华南地区的吉之岛超市已经全部下架双汇产品。
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些消费者均表示,近期不会选用双汇产品。记者采访的一河南籍消费者说,出于支持本地企业的情感,以前自己是双汇的忠实顾客,但现在出于安全考虑,不会再购买双汇的产品。
北京一家双汇专卖店的员工告诉记者,“瘦肉精”事件之后,日销量比原来保守估计减少1/3,按这样的销售情况,有些低温产品可能会面临生产日期到期问题。据消息,华南地区的华润万家超市内部人士表示,自“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双汇产品销量减少了六成左右。
在二级市场上,由于各家基金共持有双汇发展20℅以上的流通股,因此引起不小骚动。
济源双汇为双汇集团100%持股的企业。同时也是此次双汇重组,集团欲装入双汇发展的一部分资产。据了解,济源双汇是拟注入上市公司的生猪屠宰量最小的资产,其生猪屠宰产能100万头,占重组后总产能的6.6%。公众猜疑,此次济源双汇出事,是否会影响资产重组?
事件进展,不应专注于平民愤
在双汇“瘦肉精”事件之后,公众又一次见到了熟悉的事件进展套路。
双汇集团3月16日发表声明,已经责令集团下属子公司济源工厂停产自查,并派出集团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及相关人员进驻济源工厂进行整顿和处理。
“事情来得太仓促,报道出来之后,双汇集团赶紧调查此事,并和上面的监管层进行沟通。”一位接近双汇的人士在3月16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记者从相关人士得到消息,事件之后,河南省领导相继做出批示,考虑双汇的地位对下一步工作给出宏观指导。河南省宣传部门对宣传报道工作做出规划和指导。双汇集团则要求员工一律不得私自接受媒体采访,否则会扣发奖金。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公安部、监察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到达河南,传达了中央精神,赴实地督促案件查办。
3月18日,河南省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称,该省在对涉嫌使用“瘦肉精”的9个养殖场(户)1512头存栏生猪进行全部封存后,已排查796头,158头被检查出含有“瘦肉精”的生猪,已无害化销毁89头,另外69头已封存;排查饲料2579.8公斤,791公斤被核实含有“瘦肉精”,已销毁271公斤,其余被封存。同时,已控制犯罪嫌疑人32人,免职9人,停职11人,开除公职6人,警告两人。
至此,事件的处理结果,其一有关部门的查处对央视的曝光给予了回应,对央视曝光的养殖场户进行查封;其二,监管不力的失职之罪以“相关人士”受处画上句号,涉事企业以及驻地职责部门的几个基层办事人员纷纷接受严惩。于是,食品安全的拷问,又一次演变成了平民愤的例行公事。
在此类因媒体曝光而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的专项排查中,进入公众视野的一向都是中央的督办,地方政府的紧急指示,相关检查部门的联合行动,企业的关门自查,而法律在哪里,却长久地习惯性地被后置、被淡化。
诚然,事情在行政的干预下,得以快速地进展,相关责任人受到了严重处理,那又如何?以剥夺法律的执行权为代价的事件处理,等同于缘木求鱼,只是解决了一时的问题,而留下了更长久的负面影响。
法律缺位之后,谁让抽检程序形同虚设?谁以抽检之名行了私人之事?谁应该承担监管失职之罪?怎么保证“瘦肉精”不会在其他产品中出现?现有的抽检漏洞在哪里?监管职责分工哪里不合理?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
资本市场的骚动,同样是源于公众对事件进展无法律可依,只能凭经验判断事件影响,而往日的做法就是,为了平民愤“拍死”涉事企业,至于惩罚是否合理合法无人考究。
拍死双汇,不是公众要的结果
双汇出现“瘦肉精”事件,确实让公众愤怒。
在中国肉食行业版图中,双汇集团是目前毫无疑问的“老大哥”。目前双汇集团总资产100多亿元,员工6万多人,年产肉类总量3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2010年双汇集团销售额突破500亿元。
双汇在国内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一个是金锣集团(母公司为新加坡上市的大众食品),一个是雨润食品。2009年,大众食品收入104.98亿元,雨润食品为138.7亿港元,而双汇集团的上市平台双汇发展的收入为283.5亿元,远远高出雨润食品和大众食品。
公众对于双汇品牌的信任,与当下双汇被查含有“瘦肉精”的事实,挑战公众的容忍度。
公众关心的是,食品能不能安全食用?对于双汇之外的其他肉类品牌,河南之外的其他地域,猪以外的其他养殖企业,肉类以外的其他食品……能否被纳入严格的检测范围?公众所希望的彻查,不是只针对个案的应急处理,而更应当是以点带面的通盘反省。
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屡有企业栽跟头,屡有人以监管程序不完善的说辞推卸责任。在此事件中,
赴河南督导调查的农业部官员表示,“只要是抽检自然会有漏洞”,“瘦肉精”事件暴露出整个监管链条上的缺陷。
上诉说法,确实是当下存在的问题,完善监管程序当然也是要追求和完善的思路,但这不该成为日常监管失职、职能部门枉法的挡箭牌。完美的制度设计可能只存在于理想之中,这丝毫不能成为推脱责任的理由。
执法者若能向“杀毒软件一样”常规扫描,而非“走过场”,那么,即使在现有不够完善的监管程序之下,公众也能安全很多。试想,目前出现的食品安全大事故,哪次没有监管失职的原因?
因此,不妨从此事件开始,公众要一个结果,一个谁该负责日常监管的清晰权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