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资冲击资本市场手段强悍
结盟“突发事件” 制造“抢购风潮”
2011-03-25   作者:记者 武彩霞/深圳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连续出现“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游资强悍“炒作”事件,但是寻找这种“恶意”投机炒作的证据和监管查处都十分困难。然而,日本发生强震引发“核泄漏”事故之后,浙江、广东一带游资却利用“食盐抢购潮”带来的市场恐慌,炒作“盐”类股票,将“游资”与“突发事件”结盟冲击资本市场的路线图清晰展现出来,引发市场关注。

  借“食盐抢购风波”哄抬“盐”股

  3月11日,日本发生强震以后又引发“核泄漏”事故,国内部分地区突然传出“海水被污染盐供应紧张、盐能防辐射”等谣言,引发食盐抢购潮。与此同时,国内资本市场“盐”类股票开始出现明显异动。
  而A股市场的“盐”类股票则从3月15日开始出现“潜伏、抢购”的迹象。以盐加工龙头企业“云南盐化”为例。3月15日,云南盐化放量上涨,成交额达到九千万元,是上一个交易日4倍多,股价上涨4.34%;3月16日,云南盐化股价出现小幅震荡,成交额依然超过平常两倍。
  3月17日,沪深股市开盘,云南盐化即被一笔超过11万手的超级买单封在涨停板上,直到收盘。当日成交额达1.1亿元。不仅仅是“盐”类股票大涨,相关的“榨菜”类股票也跟风涨,“四川长虹”权证也罕见地出现接近30%的涨停幅度。
  3月18日,受政府公开辟谣、加大食盐市场供应、严惩哄抬盐价者等措施的影响,云南盐化开盘即跌,跌幅达到7.55%,成交金额超过2亿元。大规模卖出的席位还是财通证券温岭东辉北路营业部等几家营业部。这显示浙江游资开始从云南盐化中全线撤退。

  “谣言”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正是有了这些明显的巧合,网上纷纷传言指这次“抢盐”风波是江浙游资有意操纵,他们从3月15日、16日开始潜伏云南盐化等“盐”类股票,16日收盘以后再派人到浙江一些县市超市抢盐,然后通过网络散布消息,17日再将“盐”类股票拉至涨停,后来因为政府出手,抑制市场波动和恐慌,浙江游资投机炒作不成,大规模撤退。
  这次“盐”类股票的大幅波动也给不少跟风炒作者带来亏损。记者长期跟踪的广东一位股票操盘手就在这轮炒作中亏损。3月16日晚间,这位叫何立(化名)的操盘手异常活跃,在论坛和股票网群里不停收集和发布关于“食盐”在各地脱销、抢购消息,17日开盘不久,何立就以15.10元涨停价格挂单买入了云南盐化。18日发现风向转变,何立开盘分别以15.08元、14.62元等多个价格挂单亏损卖出。而股票网群里另一位投资客则因为16日上午就被告知有游资要炒作盐类股的消息,提前一天进入云南盐化大赚一笔。
  有关专家认为,虽然调查显示暂无充足证据证明江浙游资是这次食盐抢购风波的幕后推手,而且江浙游资在这次炒“盐”过程中大败而归,但是这种强悍的“炒作”方法和模式,却有愈演愈烈趋势,相关部门须关注这一新动向,在制度安排上和监管方向做出努力。

  多轮驱动加强监管与引导

  游资又称热钱或投机性短期资本,是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而在资本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而中国的市场游资除了一部分国际热钱以外,多数属于某种社会闲散资金,它们游走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以“炒作”为手段,以期获得最大利润。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包括云南盐化在内的两只异动的"盐"类股票业绩都不突出,近期也没有任何正面消息出现。这次出现大幅波动,明显是有游资借“核事故”进行投机炒作,但是这种放在莫须有概念上的短期炒作行为根本无法持续。
  国都证券策略分析师张翔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游资借助“自然灾害”、“战争”或者其他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投机炒作的现象由来已久,比如以往借“水灾”炒期货、糖业股,借“非典”炒“板蓝根”类药业股等。但是像出现“游资提前布局、再制造市场恐慌,拉抬股价炒作”的情况十分罕见,需引起监管部门的警惕。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认为,这种社会层面的“抢购风波”与资本市场的“游资炒作”结合起来,如果处置不当会造成严重危害。他说:“设想一下,在这次抢购风波中如果政府应对过慢或处置不当,很快就会引发强烈资本市场地震”。深交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我们一直密切监控任何股票的异常交易行为。一旦发现涉嫌违规交易行为,我们会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同时上报主管机关查处”。
  对此,李大霄和国世平等专家建议多轮驱动加强市场游资监管与合理引导,首先在遇到“自然灾害”、“战争”以及其他重大突发事件时,政府相关部门在关注社会层面的异动和变化时,应该增强“经济敏感性”,强化对一些资本市场“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置能力,防止虚拟经济的震荡影响实体经济和社会层面的波动。
  其次,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强化相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防止出现因信息不对称、不透明而引发的市场恐慌、波动和投机炒作情况。
  第三是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股市游资的监控和引导。游资具有不确定性、缺乏组织性和超强爆发力和特点,如果监管和引导不当,很容易对实体经济和市场造成损害。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能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比重,制定相应规则和政策安排鼓励游资将资金转移到实体经济或者机构投资者中,进行理性投资,减少游资短期冲击、扰乱资本市场行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游资热捧“产能替代” 2011-03-15
· 机构游资再攻主流热点 2011-02-17
· 当心游资之祸由楼市转向粮价 2011-02-12
· 游资潜伏农产品豪赌极端天气 2011-02-01
· 游资入市造就艺术品亿元时代 2011-01-3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