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房价调控目标成为各地热议的话题。据《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受“新国八条”的压力,各地房价已有下降,但效果不够理想。
“新国八条首次要求各地制定房价调控目标,而且规定其发布时间为‘今年第一季度’。”资深地产专家顾海波直言,北京、上海甚至尚未就房价控制目标真正进行过讨论。
“撼山不难,撼房价难。”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资深地产专家认为,即便已有公布房价控制目标的地方,但多少有些含糊不清,其他地方虽然明确宣称3月底前公布,但他们还在就“房价控制目标”讨价还价。
一线城市广州先行
时至今日,已公布限购细则的城市虽然很多,但没有一个城市明确公布房价控制目标。
本报记者获悉,在全国一向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广州楼市,在执行房价调控目标上已有动作。
3月10日,广州市房协组织开发商、专家以及媒体记者25人,召开了“广州房地产形势分析研讨会”,主题之一便是热议“房价调控目标”。“广州房价调控目标初步明确为10%-15%。”参会者刀客地产顾问机构董事长谢逸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对于政策何时出台,3月17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一位人士在电话里向《华夏时报》表示:“将在3月底前公布。”正当记者就该政策的细节问题追问时,这位人士一下子变得非常敏感,随即挂断电话,稍后记者再次拨打该电话时被告知“忙线中”。
谈及广州房价调控目标10%-15%时,有人认为广州根据GDP、CPI和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来制定,幅度在10%上下浮动,比较合理。但有反对者认为,这个根据显然有问题,例如,上海和北京及广州进了“万亿俱乐部”的一线大城市,不会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去确认“价格调控目标”。
多位专家认为,不管CPI是5%,或者广州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定在12%,价格调控目标控制在10%-15%,是地方政府有能力控制的范围。
“今年房价有10%-15%的上涨幅度,也就是说均价控制在每平方米1.4万元到1.6万元左右。”谢逸枫说。
二线城市跟进
除广州外,二线城市郑州宣称,房价调控幅度为10%-15%。
本报获悉,郑州市住宅与房地产业协会日前邀请相关政府部门、开发商、房产经纪机构以及专家等,就郑州今年的房价控制目标进行研讨座谈,得出的结论是“2011年郑州房价上涨目标控制在10%~15%为宜”。
“调控是为了房市的平稳发展。”郑州英之杰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罗光明说,今年商品房价格的涨幅会下降,但会很有限。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房地产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峰的担忧是,一旦取消“限购令”后,房价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与郑州相比,中部省份的安徽更进一步。
近日,安徽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的第一条即是房价控制目标,而且规定“各市、县都要公布房价控制目标”。
另外,3月17日,南昌市政府相关部门也向《华夏时报》表示,将在本月底前公布当地房价控制目标。
上述地方对新国八条“限房价”进行了细化,但问题是,他们却迟迟不愿公布细化后的政策。当然,目前也有少数省市已公布房价控制目标,像银川和贵阳,只是目标有点含糊。
具体而言,银川明确了该市2011年的“房价控制目标”,房价上涨幅度控制在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以内,同比增幅低于10%;贵阳市为“新建住房价格增幅不高于去年全国平均值”。
更槽糕的是,至今还有城市尚未对房价控制目标进行过一次公开探讨,比如北京、上海等。
多位专家称,这些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一般都能保持在10%以上,不过这个幅度要与房价涨幅相差一半以上才管用,比如人均收入涨10%,房价涨3%或5%,才能真正达到调控预期。
然而有些奇怪的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城市中,房价调控目标一般拟为10%-15%。
打乱地方既定计划
记者采访发现,中央下达1000万套保障房硬指标,打乱了很多城市的既定计划。
广州便是其中之一。2月底广州两会期间,该市住房保障部门高调公布:今年全市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4.3万套,为历年新开工面积之最。
然而,这个数字很快就被更高的任务所取代,因为,2011年3月,广东省领到31万套任务。“这相当于去年12.5万套的近3倍。”广东省建设厅的一位官员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
“单广州一个城市领到的任务就是13万套,比广州自己规划的4.3万套多出了8.7万套。”广州住建部门一位官员也向记者表达苦衷,如此巨大的开工量,如何落实“资金、土地”问题迫在眉睫。
谢逸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要建设13万套保障房,对广州财政绝对是一个新的负担。”据谢逸枫分析,去年广州竭尽所能才上马4万套保障房,而今年要比去年增加几倍,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住建部门官员就此不愿置评。
不仅广州,全国各地都与住建部签署了“军令状”,在1000万套保障房中领取各自的指标。多位专家认为,下一步的工作是如何完成任务,而这需要地方满足“土地”和“资金”两个基本要件。
就土地而言,由于土地掌握在政府手里,因此保障房所需要的土地并不是最棘手的问题。更多的专家以及记者采访过的两会代表均称,“真正困扰广州的恐怕是资金。”
可以佐证的是,广州今年计划投入保障性住房的资金为89亿,这只是当初计划建设的4.3万套保障房,“并未考虑到中央新下达的任务。”谢逸枫坦言,即便是89亿资金,对目前的广州财政来说也是“压力极大”。
广州市财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广州土地出让收益仅有455.6亿元,按照10%用于建设保障房也不到50亿元。值得注意的细节是,2011年为了贴补财政,广州市财政局在两会期间披露财政计划时提出“卖地646.5亿”的计划,何况这一目标并不一定能够如愿以偿。
北京、上海也一样。“即便土地不是问题,资金也是一个问题。”资深地产分析顾海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才是地方不愿按照既定时间出台房价调控目标的真正原因。
显然,中央层面以“军令状”形式向地方分解保障房,更多的一些城市还在做“讨价还价”的工作。而今,各地为完成“新国八条”规定的保障房重任,“军令状”已被地方政府所效仿并层层下压,双方正在展开一场较量。
正如一位地方官员向记者抱怨的那样,虽然最终任务未能披露,但“要完成中央下达的任务,压力不小,担子不轻”。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各地住建部门均称,新增保障房保障任务分解到各市,落实资金和用地,并于次年考核,完不成任务的就约谈、问责。“控房价成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上下都有压力。”两会期间,住建部一位官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