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橡胶谷一期工程已见形象。同日,有“世界橡胶城”之称的美国阿克隆市与青岛市四方区正式签订了友好城区战略合作协议,至此,“世界橡胶城”与位于青岛市四方区的“橡胶谷”遥相呼应,相互助力,青岛与阿克隆也就此成为世界橡胶业的姊妹双城。
作为近年来迅速崛起并备受世界瞩目的“国际橡胶城”青岛,现又借鉴美国硅谷模式,在其北部城区四方区,总投资约100亿元,兴建总规划面积近3000亩的中国橡胶谷,旨在打造一个独特的橡胶行业生态圈,预计将聚集各类与橡胶化工相关的企业上千家。
橡胶谷应运而生
从行业形势来看,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2009年开始的美国轮胎特保案、一轮轮的橡胶原材料涨价潮等种种不利因素使得中国橡胶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橡胶轮胎的产量、出口量已跃居世界第一,2010年度全球轮胎排名75强中,中国大陆22家榜上有名,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橡胶大国;再者,中国橡胶行业从业企业非常分散,仅轮胎企业就有500多家,基础研究薄弱,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缺乏,品牌美誉度较低,在世界橡胶行业中缺乏话语权。综上可知,中国的橡胶工业是典型的大而不强。对此,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橡胶工业最核心的战略就是由大变强。
面对这样的行业发展形势,从政府主管部门到协会、到从业企业、到从业人员,都达成了共识。中国橡胶工业要变强,就必须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走模式创新之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橡胶谷应运而生。
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马连湘在发言中说,“橡胶谷”这一概念是借鉴美国的“硅谷”提出的。研读硅谷的成功密码可知:其基因序列就是政府推动、行业协会引领、大学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中介机构服务等几大要素组成的。而据马连湘介绍,这几大要素橡胶谷也已完全具备,国家、省、市、区四级政府的全力扶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参与建设,拥有“橡胶行业黄埔军校”之称的青岛科技大学就在园区内,银行、投资担保、律师、会计师等中介组织也一应俱全。可以说,橡胶谷完全具备与硅谷相对应的优势和资源。
首创“生态圈”发展模式
不仅如此,橡胶谷还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称之为“生态圈”式发展模式。之前,橡胶谷规划者走遍了世界各地,考察了包括硅谷在内的众多工业园、产业园、科技园、商品城,经过潜心研究和反复论证,并从生态链中得到启示,就是要构建一种生生不息的行业生态圈模式。
据橡胶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焱介绍,橡胶谷的这种“生态圈”模式是一种自我发展的模式,橡胶谷有限公司是这个商业生态圈的前期组织者和后期服务者。在园区内,每个企业都能找到他的上游分供方和下游客户,甚至是敲敲邻居家的门就可以谈合作,足不出园,实现交易。而且,企业在做任何决策之前,都可以随时获得需要的信息和数据。由于园区内拥有青岛科技大学、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诸多企业的研发中心等技术输出平台,入园企业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需要的技术合作伙伴。在日常办公方面,企业所需办理事务的工商、税务、财务、法律等单位和中介机构一应俱全。另外,园区内不仅有化工橡胶行业的相关企业,而且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生活配套功能也一应俱全。这样一来,化工橡胶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展览、生活配套企业等共同组成了一个自我发展、相互交融的生态圈式的高端产业聚集区。这个产业聚集区所具备的功能,概括来讲主要有六个方面:科研教育、创业孵化、会展商务、文化博览、信息平台、中介融通。
助力橡胶工业与区域发展
谈到将来的发展,张焱说,精心耕耘几年之后,中国橡胶谷将会被打造成为行业的品牌孵化基地、全球产品订单中心、国际展示采购中心、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国际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国际科研技术创新中心。中国橡胶谷将采用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使中国橡胶谷成为行业品牌,与美国橡胶城阿克隆遥相呼应。
对于橡胶谷的建设,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也信心百倍,他指出,橡胶谷的建设必将促进橡胶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调整,加速品牌建设,为中国橡胶工业的发展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这将对中国建设世界橡胶工业强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对此非常重视,也将积极参与,争取尽快将中国橡胶谷建成。
青岛四方区区长李奉利强调,依托青岛市的橡胶产业优势和青岛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对青岛科技大学周边搬迁企业腾空地块进行产业转型,建设“中国橡胶谷”,对于建设青岛国际橡胶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对四方区产业园区建设发挥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方区政府将全力支持园区的建设发展,为园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把橡胶谷建成一个具有国际水准、国内知名的特色科技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