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熟悉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投公司对日本各类资产的投资在全部海外市场配置中占比并不大。
目前,尚无法确认中投公司在日本的整体投资额度,因此也无法准确估计风险敞口。
中投公司人士不愿评价在日本的投资。
中国加大在日投资力度
近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一个陌生的信托账户出现在日本数家蓝筹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包括东芝公司、资生堂、麒麟啤酒和东京电力、三菱UFJ金融集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等。报道援引一家日本资讯公司的话称,这个账户幕后可能是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此外,中投还在去年购买了日本的一笔房地产贷款组合。
撇开这次投资界的“黑天鹅”事件,日本股票在过去一年中吸引了不少全球机构投资者。随着中日经贸关系的拓展以及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中资企业和机构加大了在日本的投资力度。但是除了来自中国的投资者,欧美国家的机构投资者也在震前表现出对日本的兴趣,尽管他们已经把日本市场“遗忘”了很多年。
震前日本曾吸引众多欧美机构
根据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截至今年2月11日,日本以外的投资者已经连续15周净买入日本股票。这是2005年以来最长的净买入周期。
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日本股市相比,2月份的日本市场估值仍然便宜20%,而其他主要的成熟市场都已经反弹。如果与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高峰期相比,日经指数甚至只有当时的三分之一。
更明显的表征还得看公司的基本面。日本1700家上市公司中有三分之二的价格低于账面价值,资产负债表上有大量现金,负债率很低,盈利也很稳定。这样的公司在美国市场上很难找到。
《纽约时报》在今年2月的一篇报道中援引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的话说:“日本可能是全球最便宜的市场。”
从外部看也有投资日本的理由。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将带动日本经济,而来自中国的需求也将刺激日本的出口。如果投资者在今年年初“惧怕”中国的货币紧缩政策,那么投资日本的出口企业,将是一种安全的间接投资中国价值链的方式。
日本上市公司的盈利在过去一个财政年度翻了一番,董事会也在改变“一毛不拔”的形象,开始向投资者分红。再加上中东局势的紧张,新兴市场普遍的通胀隐忧,越来越多的欧美投资者把目标瞄准日本,有的已经在募集投资日本的共同基金。
然而,上述所有因素都是建立在人们的常识和理性判断之上,谁也不能预料灾难性地震的发生。
地震发生后,野村证券一份报告回顾了1995年阪神地震,当时灾后日本经济恢复的速度出人意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政府大规模的财政扩张。当日本度过此次危机之后,灾后重建和财政扩张或许还将给日本经济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