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失落之后:谁能替代核能?
2011-03-16   作者:段心鑫 陈颖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日本正在不断刷新核电事故的世界纪录。
  截至目前,日本核电站已有2台机组起火、3台机组发生爆炸、3个反应堆堆芯出现融化,8台机组冷却系统出现故障,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群堆核电事故。上个世纪两次著名的核电事故——1979年美国三哩岛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都仅是一个反应堆造成的。法国安全机构负责人安德鲁-克劳德·罗科斯塔称:福岛核电站事故比三哩岛事故更为严重,但不如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大。
  随着事态影响的不断扩大,人们已经认识到即便拥有如此先进技术的日本,对核电事故的控制能力也无法做到“坚不可摧”。曾被视为“清洁高效”的核能被认为是日本解决能源贫乏问题的希望,但这个一度宣称要“核能立国”的国度,现在也不得不反思这个计划能否再坚持下去。
  而日本核电事故也正引发“蝴蝶效应”,民众对核电的恐慌正在全球蔓延。成为全球核电产业未来必须面对的最大挑战。
  德国反核人士走上街头要求政府关闭全部核电站,德国政府作为回应也宣布将暂停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计划;第二核电大国法国也有民众要求法国应走出“核能时代”;而核电装机容量最多的美国一些议员也呼吁应减缓核电发展速度。
  全球近5年新一波核电建设潮是否会因此而戛然而止现在判断仍为时过早,但以史为镜,每一次大的核电事故都会导致核电建设陷入低潮。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发生后,核电站建设在全球范围就经历了20多年的停滞,欧美等主要核电大国均基本停止了核电站的建设。

  失落的希望

  岛国日本,能源贫乏,核能曾是这个国家能源独立的希望。
  就在2010年,日本的石油、煤炭、天然气几乎还是100%依赖进口。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丁敏介绍,上个世纪50年代初,日本能源对外依存度只有20%左右,但在开始工业化进程后,日本能源需求飞速上涨。20年后,日本能源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90%,而且在能源消费上严重依赖石油。直到第一次石油危机到来,才唤醒了日本的能源危机意识。
  而由于传统能源在运输、存储等方面的缺陷,对传统能源过高的依赖曾给日本带来严重冲击。在1973年二战后世界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由于石油价格高涨,日本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继而在1974年—1975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萧条,日本经济于1974年出现二战后首次负增长。
  1979年中东政局引发二战后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日本经济再次遭受冲击。“两次石油危机使日本坚定发展核电。”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陈建安称,虽然核电存有风险,但资源问题迫使日本选择发展核电。
  《日本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即便在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之后,日本仍顶住舆论压力没有完全停止核电建设。可以说,日本国产能源的增长绝大多数都是由核电贡献。此次地震发生前,日本核能占日本能源消费结构的13%,占到电力消费的25%。
  在2006年,全球新一轮核电大发展蓄势待发之时,日本制定了“核能立国计划”大纲,提出新建、扩建和改建核电站,并走出国门的目标。
  在这一计划的刺激下,日本的核电企业大手笔进军世界核电市场。2006年日本东芝公司斥资54亿美元收购美国西屋公司。一年后,日本三菱参股法国阿海珐公司形成战略联盟,而日本日立公司随即与美国GE公司合并核电业务。几乎就是在一夜之间,日本以世界核电巨头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有了强大的核电实力做后盾,日本去年宣布《能源基本计划》修正案概要,提出日本能源的自给率要由20%提高到约40%。主要方法就是,在2020年前新建9座核反应堆,而到2030年至少新建14座,并同时加快发展新能源。
  然而,福岛核电站在强震中表现出了核能难以驯服的一面,不但唤醒了日本国民对核爆灾难的恐怖记忆,更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核能和平利用的不信任。震前日本新建核电站尚且会遭到当地民众的反对,那么今后日本政府要想说服民众支持核电将更为困难。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如果日本核电站情况持续恶化,在民众压力下,未来日本有可能放弃大规模应用核电,那将导致其反过来增加传统一次性能源的使用,由于日本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这将对世界能源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经济与安全悖论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安全危机让日本核电产业的美梦濒临破灭。在安全和高效运行近30年后,灾难突然到来,让这个岛国最终没能逃脱核电魔咒。
  “整体上的安全性和个体上巨大的破坏性,这是核电站引起人类困扰的关键原因。”华北电力大学教授、环保部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陆道纲称,从核电站发展的历史来看,整体的安全水平非常高,“平均事故率非常低,与传统能源相比亦不落下风,但一旦出事则带来巨大的破坏”。
  事实上,核电5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真正唯一一次对公众带来破坏后果仅仅就切尔诺贝利一次,而与其同名的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仅对核电站造成损失,并没有对外部产生大的影响。
  然而就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这唯一的灾难性事故,造成11.6万人从周围地区紧急撤离前苏联、北欧和东欧的广大地区受到放射性污染,核电站所在地区至今20多年后仍不适宜人类居住,并且事故核电站本身的威胁仍未消除。
  正如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教授、环境保护部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曲静原所言,“目前的核电厂已经能够达到很高的安全水平,但核电运行的实践经验表明,目前还不能完全排除发生严重事故的可能性。”
  而可能性降低,则意味着核电站建设运营成本的升高,据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环保部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郁祖盛介绍,核电站日常发电的设备仅占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的设备都是备用于安全应急。
  “日本核安全事故后,全球肯定会进一步加大核电站安全的投入。” 曹学武称,一定时期内,安全与成本肯定有矛盾,如何在取得可靠的安全性的同时,达到经济的成本将是核电站发展的关键。

  谁能替代核能?

  在灾难面前,“核电立国”计划显得这么孤独,已经没有人再会满怀憧憬地想起它了。
  1979年,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三哩岛核电事故。这次事故与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类似,都是由于冷却系统出现故障引起了堆芯融化,但三哩岛核电事故对环境的影响极小。即便如此,美国政府还是停止新建核电站,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今天。虽然美国国内重启核电建设的呼声很高,但迟迟未见有实际行动。
  对比事故更加严重的日本,其核电政策也极有可能像美国一样收紧,甚至在运老机组也可能会因此次事故而提前关停。那么,谁能够替代核电?
  日本国内传统能源匮乏,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国内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这样的形势下,最为现实的策略就是在未来加大传统能源的进口,弥补核电的缺口,否则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业生产无从谈起。能源对外依存度的回升、清洁能源比例下降是日本必须接受的代价。
  此外,节能产业很可能在日本灾后受到更大的关注。日本在两次石油危机之后,已经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逐步淘汰高耗能产业,发展低能耗的高科技产业。丁敏表示,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日本产业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重下降,而民用能源消费和运输能源消费开始快速增长。因此,灾后日本能源政策仍将倾向于低能耗行业,并投入更大的精力开发民用节能产品的市场,特别是清洁动力汽车的市场。
  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也会在日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前,日本的风电产业发展速度严重落后。3月初,全球风能理事会调查结果显示,去年全年日本新建风力发电设备的装机总容量为22.1万千瓦,增幅仅为10%,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政府将有可能在灾后出台有利于风电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风电开发力度。
  统计资料显示,日本陆地上的风电发电能力最多满足国内电力需求的1%—4%,海上风电将是日本风能利用最大的资源库。
  与风电行业相比,日本的太阳能产业发展速度要快得多。日本经济产业省运用多种措施和项目,发展本国的光伏产业。目前,日本的太阳能发电已经具备与其它电力竞争的能力,加之其国内拥有顶尖的研发团队,如果加大力度发展,太阳能发电将能部分替代核电减少的发电量。

  全球思变

  受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全球再次掀起了反核浪潮,多个核电大国表现出重新认识核电安全的迹象。其中,德国和瑞士的态度最为鲜明。
  外媒3月15日报道称,德国外长韦斯特韦表示,日本发生核安全危机这不仅会对德国的能源政策产生影响,而且会对国际社会对核能源的立场产生影响,并影响欧洲关于核能的辩论。此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暂停2010年通过的核电站运营期限延长计划。而且默克尔还将召开核能会谈,并提议关闭德国境内运行时间最长的核电机组。而瑞士政府则决定暂停三座新核电站的安全审批程序。
  与德国和瑞士鲜明的态度不同,法国国内反核声浪虽然很高,但当局尚未有收紧核电计划的迹象,而是反复强调将会对核电安全更重视。法国能源部长贝森接受采访时称,法国核电厂将考虑所有可能的风险,并正在为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做准备,但他同时强调了核能利用给法国带来的益处。法国环境部长娜塔莉·科修斯科-莫里赛则表示,核能是一种很好的能源,我们要做的是应该不断增强其安全性。
  核电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能源新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仍未有新核电站进入建设阶段。在日本核电事故之后,已有美国议员开始呼吁重新考虑美国能源政策,并暂停扩大核能计划。美国官方目前称,正在关注日本情况以吸取核能安全的教训,但暗示不会即刻改变主要政策。英国官方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此外,俄罗斯总理普京和印度总理曼莫汉星都表示,已开始对本国核电站进行检查。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3月13日表示,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是实现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并要求有关方面认真分析总结日本核电事故经验教训。
  (本报记者詹铃对本文亦有贡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日本将与印度加强稀土及核能方面合作 2010-10-26
· 我国将着力支持核能水能清洁煤技术 2010-09-20
· 中国实验快堆首次临界我国四代核能系统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2010-07-22
· 核能合作成为欧俄对话新平台 2009-12-24
· 面向21世纪核能部长级大会召开 2009-04-2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