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足不出户便可以通过社区服务站了解就业行情。 资料照片 |
城乡居民可以自由迁徙,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农村的孩子们,走进了设施俱全的美丽校园;农民有了养老保险,不再靠“养儿防老”;农民搬进了和城里一样漂亮、整洁的新居……经过7年统筹城乡改革,横亘在成都城乡之间的福利鸿沟正逐步消除,公共服务阳光日益照亮广大农村。
管理出城,构建城乡贯通的管理体系
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导致政府管理和服务重城市轻农村,城乡之间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差距日益扩大。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中,成都市调整优化部门职能,推进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解决了“管理不出城”的问题。
改革之初,成都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包括道路交通、园林绿化、河流灌溉、教育卫生,几乎所有的公共产品和资源要素都依两套规则分配管理。时任成都市规划局副局长兼总规划师张樵说:“我们以前只学了城市规划,没学过城乡规划,连教材都没有”。
从规划入手,成都开始打破城乡界限,将过去城乡“分而治之”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进行整合,实行城乡贯通的“大部制”改革。2004年8月,原市委农工办、市农牧局和农机局被合并为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其职能就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随后,原本分属几个部门管的河流水利设施,也集中到市水务局,市交通局和管市内公交系统的市政公用局合并为交通委员会,市林业局和市园林局也被拆并为市林业园林局。如今,成都的政府工作部门由51个减少到41个,实现政府城市管理和服务职能向农村延伸和覆盖。
随着在行政管理体制上的改革不断向“深水区”挺进,成都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畅通了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对接的通道。
财政下乡,公共服务全面向农村覆盖
双流县三星镇是距成都市中心40多公里的一个丘陵小镇,曾经是这块平原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如今,一幢幢简欧风格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地散落在浅山之麓,掩映于绿林之间,景观化的菜地、田地、鱼塘、果园……镶嵌在小区里,自来水、天然气、光纤直通家里,警务室、卫生所、图书馆,甚至自动取款机等,应有尽有。
正如三星镇的变化,成都市的公共政策、公共财政、公共设施全面向农村覆盖。
从2003年以来,成都市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成都市明确市、县、乡三级的事权和财权责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市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直接支出,建立财政一般转移支付制度和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每年把城市土地大部分受益用于支持农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2009年成都市财政对“三农”投入192.3亿元,相比2002年增长26倍;就业政策和就业工作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全部实施标准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标准统一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和相互衔接;统一城乡户籍,彻底清除附着于户籍的身份差别和基本权利不平等,实现自由迁徙。至此,成都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从2011年4月1日起,成都市将实施新一轮统筹城乡社会保险改革政策,全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并轨接续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这意味着城乡劳动者将享受同等社会保险待遇,实现应保尽保。
2009年起,成都市进一步加长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实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为每个村(社区)每年安排不少于20万元资金,直至农村公共服务达到城市水平。为此,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7.12亿元。
统筹使用,优质公共服务下沉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传统,成都地区农民居住相对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下乡”成本高昂,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一难题,全市通过合理规划,实施乡镇区划调整,撤并了30%的乡镇、47%的行政村,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在此基础上推动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配套实施了410所农村中小学、223个乡镇卫生院、2396个村卫生站的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城乡教育、卫生服务一体化。
在成都农村,新建的农村社区居民户数达到规模的,依法建立社区居委会,全部按照城市社区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新津县袁山社区,水、电、气、光纤一应俱全,公交车开到了村门口,生活污水有净化,垃圾收运车每天上门。孩子们有标准化中小学,卫生站里看病不再难。“几年前还住泥瓦房,走泥巴路,喝浑水。”65岁的村民佘树林说,如今户口和城里一样是“居民户口”,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也和城里一样,农民和城里人只是“职业不同”了。
近年来,成都依托4中(石室中学)、7中和9中(树德中学)等“名校”,组建完成优质学前教育集团6个,义务教育集团18个,普高优质教育集团3个,职业教育专业集团8个,惠及了20万农村子女和城乡结合部子女。
从2005年开始,成都市投资了4.2亿元对全市公立卫生院、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和改造,统一配置了设备。成都市还选派干部及中青年优秀人员赴灾区支医、专家集中下乡会诊、执行城市医师晋升前到基层锻炼制度、乡镇医务人员培训制度,实行分片包干、定点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