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关生命健康,每年“3?15”前后都会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12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工作这些年进步是比较大的,现在市场上的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的。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依然存在,个案仍然时有发生。
对于近期出现的“皮革奶”等事件,危朝安说,2009年浙江发现金华一个乳酸饮料里添加了皮革水解蛋白,但是农业部这些年来一直把这个作为一个检测指标,看看牛奶里有没有添加,每年都在查,这是一个例行检测,包括三聚氰胺在内。这几年下来,三聚氰胺限量值检测合格率百分之百,也没有发现所谓的“皮革奶”,牛奶里没有添加皮革水解蛋白,国产奶质量是可以放心的。
危朝安说,由于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我们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受到了很大影响,我们不能不看到这个问题。恢复国产鲜奶、奶制品包括奶粉在国内市场上的地位,既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奶业生产,同时也需要一个过程,消费者的信心才能得以恢复。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暴露的问题集中在微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而我国食品安全隐患主要是人为污染和‘添加泛滥’,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认为,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是其中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是食品产业发展方式落后,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源头分散,政府监管难。
如何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刘佩智建议,第一,对“农田到餐桌”各环节食品安全实施严格管控,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隐患;第二,落实产业政策,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第三,尽快完善《食品安全法》相关配套法规规章,有效解决政出多门、职责不清和相互推诿的分段监管弊端,整合监管机构;第四,助推舆论监督,保障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情权。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关于农产品加工企业食品安全控制能力建设的提案中称,要想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坚决走现代规模农牧业发展的道路、走产业链建设的道路。数十万家小型企业提供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建议政府加大支持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产业链建设的力度,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支持企业开展可追溯的、有系统保障的、绿色生态的、有规模的农牧产业链和食品安全链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雨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材在关于食品安全的议案中提出,“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建议规模以上的食品企业必须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纳入诚信体系监管范围,以后逐渐推向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同时,建议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评价、披露和奖惩制度,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公正的评定,对诚信的企业予以适当的鼓励,对失信的企业予以惩罚。
危朝安说,要解决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确保质量安全,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不是一年两年。“我们一定会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