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起步稳些,再稳些
2011-03-13   作者:余建斌 陈星星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要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摘自“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转方式调结构的切入点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跨越发展的机遇

  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确定了我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浙江绍兴市委书记张金如代表说,现在全国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都很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快速起步的态势。
  “新兴产业虽然刚起步,但增速很快。经济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单位GDP能耗低,是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产业;在技术方面,与传统产业相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处在一个起跑线上,这是一个跨越发展的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举例说,美国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做互联网,中国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差了20年。但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上,只差了几年。
  以低高压电器产品为主的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向智能电网、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高端装备产业转移,该公司董事长南存辉代表说,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真正清洁的能源,发展空间巨大。
  以物联网为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8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赵克俭委员认为,物联网对社会起到的进步作用,不仅仅是解决一个点,而是整个社会受益。“我的理解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是结构转型需要,我们不能老在低端徘徊,发展要讲求质量和效益。”
  除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外,海洋也备受关注。“2010年全国海洋经济产值达3.8万亿元,占总GDP的比例已经达到9.7%。”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代表同时也坦言,“我国海洋经济增速很快,但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依然任重道远,这对我们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坚持有序、可持续发展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加强宏观指导,避免出现一哄而起、低水平重复、产能过剩等情况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际上高端竞争的焦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发展,要有序地、可持续地发展,要从基础研发到市场应用形成产业链。”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说。
  赵克俭表示,产业发展经常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只要国家说是好东西,要加大投入,各种沾边不沾边的企业都跟风,导致过热。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很热,最需要的就是冷静。从国家层面上说,政策中应该把“度”点出来,把“界”划出来。
  邬贺铨指出,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存在五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一是急于求成、低端切入、盲目扩张,光伏产业等一些产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二是技术准备不足,创新不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比如生物制药品很多,但大量是仿制,没有核心技术。三是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发展思维。由于国家很支持,很多地方政府热衷于拿土地和税收优惠办法吸引投资,但没有严格地从环境保护、产业安全等方面来考虑当地是否适合发展新兴产业。四是部门和地区之间有利益上的割裂,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来应有的市场受到限制。五是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应该由政府引导的相关配套发展滞后。比如,新能源汽车、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城市里的充电基础设施不全,落后于产业发展。
  张金如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统筹规划,出台具体的产业导向目录,分析新兴产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从而帮助地方和企业找准自己的优势特色和发展方向,合理优化布局资源,避免出现一哄而起、低水平重复、产能过剩等情况。

  政策、市场“两手抓”
    应出台新兴产业区域布局指导意见,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完善产业法律体系,产学研结合培育市场

  “要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关键是‘两手抓’,一手是政策,一手是市场。”邬贺铨说。
  首先政府应该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出台区域布局指导意见,比如国内哪些地方有什么条件,如何发展,缺什么,哪些应该做,哪些产能过剩不要做。
  其次要从财税政策、中小企业贷款政策等方面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比如制定风电、光伏电价补贴政策。
  同时,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标准,使产业规范化,发展不要走弯路。在市场这方面,应该要产学研用相结合,培育市场,形成市场牵引。
  张金如建议,应鼓励银行增加新兴产业贷款,并适当下浮利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扶持。同时,国家要加大对科研院所在新兴产业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组织国家级科研单位对新兴产业进行重点研究,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南存辉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新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新问题。之前的相关法律法规,可能还不适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情况,企业要做的就是在实践当中,及时反映这些问题,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法律政策的体系更加完善,保障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针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刘赐贵说,“‘十二五’期间,国家海洋局将重点解决制约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性和紧迫性技术问题,引导和促进海洋生物、海洋医药、海洋装备业等一批先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应用,助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宁夏安排2亿多元支持“五优一新”产业升级 2010-12-31
· 宁夏工业经济高位运行"五优一新"产业加速发展 2010-12-24
· 美国SONOS入华开创无线多房间音乐系统新产业 2010-11-03
· 江西:前四个月高新产业产值近700亿元 2010-06-17
· 瑞典:弃纺织造船老支柱 扶制药电子新产业 2010-06-0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