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双宁:严控通胀政策应打提前量
2011-03-12   作者:张朝晖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为遏制严重的通货膨胀出现,政策上应“打提前量”,要加大调控力度。
  对于央行此前提出的社会融资总量概念,他表示,将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只是提出了一个方向,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还不能淡化对货币融资量和银行信贷的管理,现阶段,后两个指标仍然具有基础性作用。此外,他认为,要防止管理真空。

  今年银行面临五大压力

  中国证券报: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增长4.9%。您如何看待当前的通胀形势?
  唐双宁:我认为对通胀要高度重视,不仅要分析静态数字,还要分析动态的、活的因素;不仅要分析国内因素,还要考虑国际因素。对严重的通货膨胀,政策上应“打提前量”,要加大调控力度。
  我觉得对过去两年18万亿的信贷投放及其拉动效应带来的风险不可小觑。如果通货膨胀成了主要矛盾,只能“两弊相权取其轻”,当断则断。

  中国证券报:今年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又要控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双重目标会给今年的金融形势带来影响吗?
  唐双宁:通货膨胀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矛盾,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金融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调控的针对性,有效管理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这意味着今年银行工作的难度加大,对前瞻性的要求更高。
  我认为,今年金融企业将面临五个压力。一是货币政策压力。为了防通胀,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实际操作上是趋紧的趋势,已推出差别准备金的量化方案,春节刚过就有一次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最近又提出管理社会融资总量,信贷投放总量将向常态回归,估计增幅甚至绝对量可能只会降不会升。
  二是监管政策压力。监管变数增多,全球金融监管力度加大,有可能促使国内监管更趋严格。为了适应国际金融监管的新变化,我国监管部门有可能引入巴塞尔协议三监管新规定、新理念,并实行动态拨备制度,商业银行资本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三是利率市场化压力。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将导致商业银行利差进一步缩小 。内地商业银行净息差在3%左右,国外在2%以下,香港为1.6%。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国内银行业的净息差水平将进一步缩小,商业银行的收入和盈利水平将有所下降。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定价能力也将削弱,靠利差收入来维持盈利增长将越来越困难。因此,商业银行推进业务及收入结构调整,降低对贷款业务以及存贷差收入依赖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四是风险防控压力。这两年投了近18万亿,预计监管当局将深度关注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以及“两高一资”类贷款,商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压力。再加上管理不善的操作风险,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加大的市场风险,风险防控压力加大。
  五是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十二五”规划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然而,商业银行目前的信贷投放仍然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如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铁路公路、电力及电力设备等行业,且中长期贷款居多,“贷长、贷大”现象严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信贷投放占比明显偏低。这显然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不符。

  不能淡化货币融资量和信贷量

  中国证券报:最近央行提出管理社会融资总量的概念,您怎么看?
  唐双宁:我认为央行提出管理社会融资总量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按照央行的口径,社会融资总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这些大口径、多渠道的社会融资数据,通过何种渠道统计,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

  中国证券报: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应该如何确定?
  唐双宁:“社会融资总量”是个新口径,尤其是依托资金市场 、资本市场等领域的创新型产品以及民间融资等,监管边界与统计分析还有“真空”。全口径的社会融资总量及增量究竟以多少为宜,需要积累经验,重新认识,多方面考虑。

  中国证券报:您认为央行应该如何管理社会融资总量?
  唐双宁:在现行体制下,目标总量由央行定,闸门在三会及各金融机构。央行是从“制定政策-统计数据-具体监管三段式”一管到底,还是只管前两段?如果央行只管前两段,与第三段如何衔接协调是新课题。
  在现有融资管理体制中,新增贷款、股市融资、保险资金等融资管理,涉及一行三会;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归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企业债和政府下属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归发改委;国债负债主体为财政部。还有民间融资、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基金、信托融资乃至热钱等等。在这种格局下,如实行社会融资总量管理,如何防止管理冲突和遗漏?尤其是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管权力如何做好协调?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不过,社会融资总量是个方向,有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还不能淡化对货币融资量和银行信贷的管理,现阶段,这两个指标仍然具有基础性作用。要防止管理真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长江证券:一季度供求两旺 通胀压力依旧 2011-03-11
· 全球性通胀压力虽大但仍然可控 2011-03-11
· 欧央行:需高度警惕通胀风险 2011-03-11
· 商品市场承压 关注欧美通胀数据 2011-03-11
· 韩国加息抗通胀 2011-03-1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