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走势无疑是今年两会代表和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会场之外,普通老百姓认为物价涨得太快,收入跟不上C
PI的步伐;政府管理当局也表示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央行已祭出了提高准备金率、加息等政策手段加以应对。 抗通胀的号角已然吹响,而管理好通胀预期被当作抗通胀的有力武器,纳入了宏观调控重点。何为通胀预期?就如同股民们对未来股市行情有自己的预判一样,“通胀预期”表达的是人们对未来时期物价水平的看法,是对人们市场心理的普遍性捕捉。影响物价的因素多种多样,在对这些相关信息获取和掌握的基础上,人们通过经验的或者技术的方法便会形成自己的通胀预期。现代化的网络通信技术和高度发达的媒体,让信息瞬间到达无所不包的受众,预期形成的过程缩短并更容易形成一致性。 以石油价格为例,近期以来受中东局势恶化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国际油价这么一涨,我们的进口成本就相应上升了,预计国内油价也就会跟着提高,以石油作为原材料的工业品价格也就有了涨价的冲动。再比如,去年以来很多省市都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春节前后“用工荒”现象在多个地区愈演愈烈,这意味着劳动力成本可能将大幅趋升。 将诸如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人们就容易形成物价可能还要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事实上,这不需要多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多么复杂的研究分析,其道理是浅显的。虽然这种预期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但一旦形成方向的一致性,这种预期就变得不同寻常了。 在经济生活中,当个别预期变成社会大众的共识时,它就会引致人们的集体行为,对经济社会施加影响。作为理性经济人,为抵御未来通胀,人们就会采取相应的前瞻性行为,例如购买具有保值增值效果的资产类商品以及扩大消费支出,而这会推动资产类商品价格高企甚至出现泡沫,并且促使现实通胀提前到来。我国近来房价的高涨,就有通胀预期推动的因素作用。 现实的通货膨胀非常可怕,被誉为人们财富的隐形“绞杀机”,但通胀预期同样恐怖,它可被称为“蒙着面纱的通货膨胀”。“管理好通胀预期”,既不是哗众取宠的政治噱头,也不是抓人眼球的学术时髦。管理好通胀预期,既是目标,又是手段。通胀预期管理好了,未来应对现实通胀时就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就能更好更快地取得成果。 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思路在于通过种种手段来“对冲”这种上涨预期。换句话说,就是要创造一些促使物价下跌的因素。目前来看,中央银行的需求管理可能是最为有效的。这就要求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汇率等手段,引导人们对未来物价走势的理性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