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4
微博播报>>
上一条 下一条
经济参考报记者•孙韶华:3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联董事长苏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M2增速16%,还是能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在货币条件下对于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结构调整
收入分配
保障房建设
医疗改革
货币政策
社会保障

  2011年是中国医改近三年重点实施方案的“收官”年,也是攻坚克难的一年。温家宝总理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要确保完成五项目标任务。
  医改,举国关注,任务艰巨。
  如何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些代表委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对医改也有不满意之处:一是欠账多,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二是公立医院的改革,实在是太复杂了,有些工作路线还不清晰。
  “医疗改革一直是社会的一个难题,医改制度对于哪个国家来讲都是个头痛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大鹏说,现在我国的医疗状况跟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的突破。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医疗的投入。虽然我国医疗投入比例还很小,但这几年一直在逐年增长,尤其是地方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在增加;另外,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体制的建立健全,大部分的城镇居民都能覆盖到。在农村建立了“新农合”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也出台了基本药物目录,一些基本用药都由国家来负担。
  李大鹏代表表示,这几年我国的医疗改革,在制度体系和财政投入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比不上世界发达国家,但比起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医疗改革之路走的是非常成功的。
  “但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医改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李大鹏代表强调。
  首先,国家财政的投入比例,跟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健康的需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投入医疗健康的费用比例能达到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而我国只有百分之一点几,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导致不可能解决我国所有的医疗问题。很多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另外,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来临,医疗制度包括社会保障的一些制度都已经不能适应现状,这势必也会增加整个社会的压力。在这些方面,还需要更加努力地完善改进。

  基本药物制度三大问题待根治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的药价降低了30%。但长期在一线医疗机构任职的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苏副主委孙建业的调研情况却显示,基本药物制度落实不尽如人意。
  农工党中央在提交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一份提案中,指出基本药物制度在贯彻落实中存在的“三大问题”。
  一是基本药物的遴选和配备使用机制还有待完善。现有基本药物目录尚不能完全有效满足民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有些列入目录的品种在基层不需要,有些基层急需的品种又没列入。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只能配备使用基本药物,这导致部分基层患者返流上级医院。另外,地方基本药物的增补不规范,增补品种多,既难于管理,也不利于国家基本药物在基层的推广使用。
  二是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制度还有待健全。由于缺乏对药品质量差异统一的评判标准,“双信封”制度在推广使用时要防止技术标因门槛太低而流于形式,起不到优胜劣汰的作用。另外,商务标评审由“最低价者中标”的做法在实施中尚应具体分析、谨慎决断。
  三是村卫生室未能纳入基本药物制度的试点实施范围,有碍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公平性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农工党中央建议国家在确定基本药物目录时应当考虑地区差异,给各地预留一定比例的增补品种;尽快出台政策,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的试点范畴,可考虑率先在财政上具备较强补偿能力、已经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实施。
  提案同时建议,尽快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厘清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中政府、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使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工作更加合理、合法、顺畅。
  对于基本药物的配送,提案提出了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药物配送体系的思路,建议按照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药品流通一级站的模式,由社会责任意识强、具有覆盖全国的网络和配送能力的中央国有药品流通企业来承担全国的基本药物配送,以控制不同地区的基本药物配送平均成本,降低基本药物的流通成本,让边远、农村地区的居民真正用得上质优价廉的基本药物。

  让公立医院坚守公益性

  作为新医改五项制度安排中的“硬骨头”,公立医院改革被认为关注最高、困难最多、牵扯最广、影响最大。
  2010年2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启动,确定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和37个省级试点地区。一年来,各试点城市已全部建立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并陆续出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一批配套政策措施。但仍有观点认为,公立医院改革“雷声大、雨点小”。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指出,公立医院改革已经探索了很多年了,在新医改的三年过渡期里也已经探索了两年,“不能光摸石头不过河”。从现在的进展看,没有看到公立医院改革的明显进展。
  公立医院改革该如何“破题”?
  陈竺委员表示,公立医院改革总的方向是大医院要突出公益性,重视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卫生厅厅长李利认为,首先要从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入手,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院长任期及任期目标责任制。
  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杨利霞指出,公立医院改革要坚持公益性不能动摇,防止企业化。
  杨利霞委员建议,法人治理结构一定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医院和企业的法人治理形式和原则相同,但目标和内容不同,医院主要提供的是公共服务,首要的是体现公益性目标,不以赢利能力为衡量标准;二是在落实出资人地位、实行管办分开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业绩考核监控指标,既防止医院经营以趋利为目标,又能良性运转。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医改的目的之一是降低百姓看病负担。但如果在转变以药养医机制的同时,补偿机制没有相应跟上,医院的“生计”就无法保障,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认为,国家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投入还是不够,无法真正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温建民说:“在基层公立中,中医院改革的问题更突出。”
  温建民介绍,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中医医院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仍没能得到根本改善。中医医院发展需要的设备、人才、专科建设、学科发展等,很难得到财政的支持。由于补偿不到位,许多中医医院收不抵支。公立中医医院医疗亏损问题突出,在条件较好些的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中,全国仍有33.6%的收不抵支,生存和发展困难。这些严重制约了公立中医院的改革,而且目前财政补助占中医医院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中医医院运营和发展严重依赖创收,“以药养医”机制导致药物滥用严重,“收入归己、自行支配”的经济政策导致公立中医医院追求利益最大化,监管制度执行不严,使医疗服务领域逐利现象普遍存在。
  李利代表建议,一方面,公立医院要通过管理体制改革,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又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方面,政府在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力度的同时,医院应对医务人员实施绩效考核,能者多得,并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人员能进能出,真正调动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改革的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作效率。

  人才,社会资本进入的瓶颈

  对于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目标任务之一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完善和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制度,鼓励医生在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合理流动和在基层开设诊所,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加入了“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
  陈竺委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让民营资本、外资进入医疗市场的工作已在进行中。
  “建一个医院要有管理人才,要有一流的医学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陈竺认为,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我们也支持甚至鼓励一些医学大师去和民营资本结合。”
  杨利霞委员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各不相同,国家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类型的医院。
  杨利霞委员建议,这些医院类型可包括完全公益性的政府医院,公立高端医院和集养老与老年病防治为一体的老年公立保健院等。其中,完全公益性的政府医院面向低收入人群,提供非营利性“物美价廉”的医疗服务;公立高端医院是以教学、科研、诊治疑难杂病、培训、对口帮扶县医院等为主的综合型医院,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金为辅,病人医疗费用超出医保报销范围以外个人自付。对于集养老与老年病防治为一体的老年公立保健院,建议将二级或效益不好的公立医院转型为此类医院,并吸引社会资本加入养老事业中。
  一些代表委员表示,设置不同类型的医院,对一些公立医院进行转型,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更有针对性、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医改过程中政府的投入负担。

 

《经济参考报》·经济参考网制作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