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等中资企业利比亚损失浮出水面
2011-03-02   作者:汪时锋 曹开虎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号

    昨晚,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铁建”)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在利比亚有3个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总额42.37亿美元,目前已完成6.86亿美元。由于利比亚局势的不确定,项目现场设备、材料的保全情况以及后续进展将存在不确定性。且公司人员撤离利比亚也要发生一定的费用。
  与中铁建情况相似的还有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铁道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等13家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此外,还有华为、华丰、北京宏福等其他中资企业。
  目前,中国商务部正在牵头统计核查这些企业的损失状况。

  损失情况多样,无准确统计结果

  国资委规划发展局规划一处的处长贾立克透露,央企在利比亚的损失情况多样,有一些是固定资产损失,有一些是承包工程垫付款方面的损失,现在还没有准确的统计结果。
  “具体损失如何,得等局势稳定了之后再说,我们有保险,所以损失不会太大。”中国十五冶建设有限公司(下称“十五冶”)一位高层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这位高层所指的是十五冶在利比亚承建的项目。3月1日,十五冶此前派往利比亚承建项目员工中的116人回到国内,3月2日剩余的149人也将回到国内。
  十五冶是央企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旗下子公司,主要从事工程承包、施工等业务,目前在利比亚承建了FWAM水泥厂和NALOUT水泥厂两个工程项目。
  不过另一家央企对于损失已经开始评估。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昨天发布公告称,公司2007年进入利比亚从事工程承包项目,目前在施工程均为政府国民住宅项目,工程规模为2万套,累计合同额约合176亿元人民币,工期40个月,项目已完成工程量近半,原预期盈利较为理想。
  但是由于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建筑按中国政府统一安排,陆续撤回全部在利比亚从业人员,项目暂时中止。中国建筑在公告中表示,虽然目前项目经营层面没有产生亏损,但人员撤离将发生一定费用,项目待施合同额占公司合同总额的1%左右,随着利比亚政局走势,项目后续进展将存在不确定性。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北京办事处党委书记杨宏选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目前项目经营层面影响不大,人员撤离产生的费用及损失,机构协调部和财务部还在统计上报过程中。”
  此外,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材”)旗下的中建材国际装备有限公司,也于2009年10月28日在利比亚签署了日产4600吨熟料水泥厂土建和安装合同。该项目业主为ALHADENA国营公司,合同总金额逾1.5亿美元,承建方式为交钥匙工程,中建材承担了土建设计、土建施工、安装等工作。
  中国建材原本希望利用这个项目提升公司在利比亚的品牌和知名度,2008年5月26日,中国建材才签署利比亚FWAM日产3000吨熟料总包合同,但是没想到出现动乱。
  “救人是第一位的。”中国建材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本报,现在还顾不上资产损失的评估。

  财产如何保全

  随着中方人员的撤离,中国在利比亚资产如何保全也成为中资企业在利比亚当地的核心任务之一。
  “国资委在第一时间就按照国务院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及时向中央企业下达了分期分批撤离利比亚的方案,同时要求他们制作财产保全的方案。”贾立克表示,“中央企业采取了多种保全方案,为日后重返利比亚作准备。”
  贾立克透露,一些央企将设备材料留给了当地组织进行保管,一些央企对设备材料进行了妥善处理,对于一些票据和技术的文件,央企都进行了拷贝、拍照或录像,为日后的索赔保留证据。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部长杜胜熙介绍说,中交集团撤退前,各项目部对现场资料、设备等都登记造册,把项目重要文件存放在相对安全的地方。
  杜胜熙还透露,中交的班加西苏卢格项目部与当地管理委员会,包括军方签订了营地、设备和材料物资移交协议。米苏拉塔项目与业主代表签署了临时移交协议。各项目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业主和建立公司提交了临时退场通知,从法律层面为将来的索赔创造了条件。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副部长石家铭表示,在撤离中方人员的同时,他们还妥善处理好项目使用的外籍劳务人员的去留问题,大部分外籍劳务人员交由劳务人员所在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安置,部分外籍劳务人员主动留守在营地,看守现场机械设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铁建等央企密集换帅 2011-02-01
· 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海外施工越走路越宽 2010-11-10
· 中国铁建曝亏41亿股价暴跌 2010-10-27
· 中国铁建曝亏国企顽症是主因 2010-10-27
· 中国铁建曝亏41亿股价暴跌 被指国企顽症是主因 2010-10-27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十二五”开好局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思想]通胀是资产价格泡沫的杀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