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26日发布了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报告认为,2011年我国将存在温和的通胀,但实体经济基本保持平衡,宏观调控政策基调已回归稳健,并不存在出现恶性通胀的基础。
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测算,2011年全年通胀率预计为4.5%,高点将出现在第二季度:流动性存量较大、信贷惯性较大和外汇占款比重较高等因素,使得2011年的物价上涨仍有较为充足的流动性基础;受春季干旱、输入型价格上涨、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加、国家粮食收购价格提高和大量闲散资金流入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在2011年可能会进一步上涨并推高整体物价;2011年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将继续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推高国际能源和金属等大宗原材料价格,这势必增加输入型通胀压力。
“但是,实体经济基本保持平衡,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已回归稳健,因而2011年并不存在出现恶性通胀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引用报告称。
报告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常面临通胀压力,特别是2003年以来,通胀逐渐出现常态化趋势。我国之所以经常面临通胀压力,其根源在于增长主义的发展模式。
据分析,长期以来一味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希冀以单纯的经济更高速增长来解决或掩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增长依赖症”和“投资饥渴症”。这种增长模式带来的高增长和高投资容易导致经济体出现资源紧张、经济过热,引发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另外,以增长为首要目标的宏观调控体系为经济体注入大量流动性,更加剧了通胀压力。
报告最后称,不改变我国当前这种增长主义发展模式,将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常出现通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