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1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重点工作之一,场外市场建设目前已进入加速推进期,试点实施方案、做市商制度指引等一系列相关规则已形成初稿,高新园区试点范围扩大引而待发,以中关村(7.70,0.10,1.32%)代办系统为基础的场外市场建设路径正逐步明晰。 权威人士表示,代办系统5年试点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场外市场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从制度安排、规则设计、技术环节准备、高新园区筹备等情况看,均已具备扩大试点的条件。资深从业者指出,未来新三板市场可能呈现出规模大、挂牌便捷、融资手段灵活、退出机制良好等四大特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将随新三板建设的推进而更趋完善。
代办试点成效显著 扩大条件具备
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于2006年1月获国务院批准启动,2009年6月中国证券业协会从投资者适当性、公司挂牌条件、转让结算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股份限售制度等五方面对原试点办法进行了调整。 权威人士日前向记者表示,代办系统试点以来,总体运行平稳有序,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经过实践,探索了资本市场服务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服务于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和企业发展的新途径,建立了一系列基本制度规范,探索了场外市场建设的宝贵经验,主办券商也探索出一套较成熟的业务模式,目前已经具备扩大试点范围的基本条件。 申银万国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总部总经理张云峰对此进一步分析表示,至少已有四方面因素支撑中关村试点范围扩大。 一是新三板市场风险可控,从试点初期到目前,二级市场投资者亏损比例很低,机构参与定向增发亏损比例也很低,新三板市场投资者专业性较强,可以实现买者自负;二是挂牌企业绝大多数处于快速成长期,2009年新三板公司净利润整体同比增长39%,2010年上半年69家挂牌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5%;三是其他国家级高新园区准备充分,主办券商从2007年开始接触其他园区企业,无论从储备资源还是中介机构准备情况看,都已比较充分;四是代办系统一系列制度行之有效,虽然已公布的新三板制度规则数量并不多,但大部分已形成框架或初稿,正在研究并进一步完善。 来自中关村管委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底,共有119家企业参与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其中已挂牌企业76家,涵盖软件、生物制药、新材料、文化传媒等新兴行业;20家挂牌公司进行了24次的定向增发股份,融资11.73亿元,平均市盈率20倍。
试点实施方案拟定 或现四大特点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1月召开的“2011年度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部署工作要点时明确指出,将“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抓紧启动中关村试点范围扩大工作,加快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 据了解,推进场外市场建设的思路已基本确定,中关村试点扩大的实施方案也已拟定,但尚未形成最终定稿。 消息人士透露,证监会统一监管下的场外市场建设将以新三板为基础,试点范围分批次扩展至其他符合条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企业挂牌将沿用新三板做法采取注册制,扩园同时引入做市商制度,同时取消代办系统原有最低交易单位为三万股/手的规定,最小报价单位拆分为1000股/手,合格个人投资者也将被允许重新进入新三板投资。 “虽然下一个阶段新三板市场将向个人投资者开放,但由于挂牌公司多处于初创期,存在一定投资风险,采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从交易经验、资金量等方面设定一定门槛十分必要。”西部证券新三板业务负责人程晓明表示。他同时提到,做市商制度的同步引入将有利于新三板市场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估值体系,同时适当增加市场流动性。 资深人士预期,实施新的试点方案后,新三板市场有望体现出下述四方面特点,一是企业规模远远高于主板和创业板市场;二是挂牌更加快捷,挂牌流程、手续简便;三是融资手段更加多样化更加灵活,能够实现“按需融资、小步快跑”;四是有良好的交易退出机制,在目前已有协议交易、集中竞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做市商交易模式等更为有效的方式,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张云峰介绍,目前其他国家级高新园区拟赴新三板市场挂牌的企业中,IT行业的企业较多,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符合“两高六新”特点的战略型新兴产业企业占比比较大。 “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其建设加速推进不仅能为作为高新区主力的高科技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支持,也能为其改制、实现规范化经营搭好平台。”程晓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