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解说: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新数据如何解读?新调整的CPI权重统计方案,能否更贴近百姓切身感受?《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王小丫):大家好!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今天我们要从一个数据开始观察,这就是同比上涨了4.9%,这个数据是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的最新数据,那么这个数据和去年的12月份同比涨幅相比较之后就是上扬了0.3个百分点,但是和去年的11月份相比之后,它会有一些回落,但是去年的11月份它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一个月,它是创下了28个月以来的最新的一个历史记录,它是5.1%,那么这个1月份的同比涨幅它就回落了0.2个百分点,和去年的11月份相比的话。那么今天我们要梳理这个数据,我们要看一看今年的一月份的物价数据,对百姓的物价,对他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切身的感受?或者都有哪些改变?那么未来的这个物价的走势又会怎么样?
今天演播室的评论员是张燕生和霍德明。同时也请大家和我们一起来参与我们的互动,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一下和这个数据相关的一些新闻背景。
解说: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9%,比去年同月上升4.9%,升幅高于12月份的4.6%。这一数据低于此前众多经济人士预测的5.4%,但与周一市场传言的4.9%相一致。
数据显示,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5.2%,从同比情况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六涨两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3%,食品类当中,粮食价格上涨15.1%,鲜蛋价格上涨20.2%,水产品价格上涨11.1%,鲜菜价格上涨2%,鲜果价格上涨34.8%。
从更能反映价格变动最新情况的环比数据看,1月份CPI环比上涨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14.4%,鲜蛋价格上涨2.3%,按统计制度规定,从今年1月起,我国CPI开始计算以2010年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序列,这是自2001年计算CPI定基价格指数以来,第二次进行基期例行更换,对权重进行了调整,其中居住类权重提高4.22个百分点,食品类权重降低2.21个百分点,对CPI权数构成调整后,是否会影响价格涨幅,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程度的大小,既取决于权数构成的调整力度,也受到分类价格指数高低的影响,例如利用2010年的旧权数构成和2011年按新权数计算出来的八大类别价格指数,对今年1月份的总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是用旧权数计算的同比涨幅为4.918%,比用新权数计算的同比涨幅4.942%,降低了0.024个百分点。
主持人:大家对于这个CPI的数据是非常的关注,无论是学者、官员,还是天天去菜市场买菜的叔叔大妈,那么今年公布的这个4.9%大家更关注,因为这是2011年第一个月的最新的一个数据,那两位评论员怎样来解读这个4.9%?
张燕生:我想解读4.9%呢,我觉得有两个数据,就是我们的CPI的构成的数据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呢也就是我们会发现,就是4.9%中间呢,城市涨价部分是涨了4.8%,农村部分涨价的部分是涨了5.2%,也就是我们会发现,农村的上涨幅度要明显高于城市,食品价格的上涨是涨了10.3%,非食品价格的上涨涨了2.6%,也就是涨价中间主要是食品类价格的上涨,也就是说我们说为什么老百姓感觉到的物价上涨的幅度大呢,你像鲜蛋它涨了20.3%,也就是说,我们说这个1月份的鲜蛋,食品类涨幅这么大,那么它直接会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另外一个方面呢就是我们非常值得关注的就是老百姓现在生活好了,我们的国家呢,现在已经从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也就是人均GDP现在是超过,也就是达到了4000美金,那么在这个时候老百姓更加的关注,吃穿住行更加的关注住,那么今年的1月份,我们居住类的价格上涨了6.8%,这个幅度也是直接会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
主持人:那除了在生活上,比如说鸡蛋或者是什么这些农产品上涨有切肤之感外,那么这个4.9%还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霍德明:4.9%影响很大,为什么?比如说咱们今天早上我做节目的时候,10点钟我要进国家统计局(网站)点(击)看看4.9%之下还有一些细节的事,那个就是点不开来,40分钟点不开来。
主持人:就是关注的人很多嘛。
霍德明:全国一定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媒体、记者可能是吧,在那点点点,40分钟点不进去,表示4.9%是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在关心的事情了,当然我也注意到,这一次是2011年1月份第一次公布的CPI增长的速度,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它在各个八大类,CPI有八大类的商品,它的权重做了一些改变了,也就是说原来我们在食品类,原来的权重大概记得是33%左右,这次在食品类降了大概2.21%,这个权重,而增加的权重呢是居住类,原来大概是14%点几,13%点几,现在增加到16%,17%了,对于这么一个权重的调整,跟刚刚张所长讲的有密切的关系。怎么说呢?这次食品的涨幅是10.3%,所以很多人感觉到食品涨的最快,而食品以外的东西呢,平均起来涨的比较慢,可是食品以外的里面的居住类也是涨的比较快的,比如说它是6.8%,而这么一个居住类这块涨了6.8%,虽然比食品类涨的要慢了一点,但是居住类的权重现在变大了,所以我们这次一增一减,集聚国家统计局的他们仔细的精算过一次以后,一增一减,如果根据旧的这么一个权重来比较的话,其实算出来的数字还差不多,也就是跟我们现在的数字来比甚至还低一点,当然根据新的权重来讲的话,我们现在讲起来,也算是蛮高的,4.9%左右。
主持人:所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权重的数据有一些调整,所以大家也就特别的关注,也有很多的疑问,比如说为什么要调整这个权重?那既然刚才霍教授您谈到了,这个和以前比起来,好像这个差异是不太大。
霍德明:不大,不大。
主持人:非常的小,那既然通俗的来讲,既然算法的差异又不太大,你为什么要去调整?为什么要改变呢?
霍德明:您刚才讲说我们国家比较穷的时候,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嘛,肯定食的比重要比较大,但是根据全世界的经验,当你到了一个比较中等收入的国家的时候,你的食品类收入占的比重应该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所以呢这也是反映时代的演进,我们这次把权重,有关食品方面的权重降下来,而把居住的权重,以前相对降的比较低的,提高一点,也是符合时代的潮流,甚至我们可以讲说经济学家的习惯,大概全世界的习惯都是这样。
主持人:一说到CPI,一说到权重什么的,大家可能觉得这些术语,数字都是非常枯燥的,但是生活是很真实,很鲜活的,现在我们就要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1月份老百姓对自己的生活,对物价的改变有什么样的感受。
解说:近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小麦价格有所波动,已经开始传导到面粉价格的变化。
在浙江义乌从事面粉批发生意的王先生说,往年春节后,受市场需求量的减少,面粉的价格都会有所松动,但今年,小麦价格非但未下降,反而略有上升,一袋50斤的河南产特级面粉,批发价格为72元,比春节前上涨了2.5元。
王荣鸣(义乌农贸城粮油批发市场经营户):我们这几天,电话打出去(订货),价格都有点上来了。
记者: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涨价的? 王荣鸣:主要就是北方那边干旱。
解说:在广州,部分餐饮行业价格的变化,让一些工薪阶层感到些许压力。
广州街坊:蒸功夫等(餐馆)涨了蛮多价钱,我们打工仔都没办法的,承受不了都要吃的啊。
解说:蔬菜价格的波动联系着千家万户的餐桌,商务部数据,春节前,全国36个大中城市,蔬菜价格连续六周环比上涨,其中1月24号到30号,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较前一周上涨6.1%,西安市光辉巷菜市场附近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她一家四口,一年前这个时候买一个星期的菜100元就够了,而现在差不多要花130元。
2月14号,国家统计局发布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2月上旬在监测的29种食品中,除面粉标准粉,花生油,菜籽油和黄瓜的价格略有下降,面粉富强粉和鸡蛋与1月下旬持平外,其余23种食品的价格在1月份节节走高的基础上继续上涨。
主持人:从去年开始,这个稳定物价,控制通胀一直就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大家都还记得,在不久前温家宝总理还说今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就是要稳定物价,但是呢我们从这个1月份的CPI的数据当中看,它还是在一个比较高端的一个位置上,那这个原因是什么?这个调控的难度究竟难在哪里?
霍德明:对于今年控制物价,肯定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得说,为什么物价会涨?为什么控制不了呢?第一个,货币因素,当然了,今年第一个月的全国银行的贷款数字刚刚才出来,大概1点多个万亿,但是比去年第一个月的贷款数字大概1.4个万亿已经减少很多了,货币增量,如果它一直在增加的话,这个物价是很难控制的;第二个对中国特殊国情,我得讲,我举个例子,2010年国际的麦价,小麦的价钱,俄罗斯那边减产,国际的麦价上涨多少,45%,中国国内的麦价才涨了5.1%,这个有关于食品类的东西,在国内,尤其是民生用品,很多时候咱们政策是有一些调控的,尤其是对于民生用品,我们说在改革过程中间,原来是控制的价格,现在慢慢自由化,市场化了,调控、调控,改革、改革,改革的意思就是往往原来价格不让它涨的,但是现在一旦要放开的话,它就会涨了。
主持人:张教授对这一点怎么解读?
张燕生:我想我还是重点谈一点这种国际的因素,因为我们知道国际因素的话,也就是我们现在,就是我们讲的这种输入型通货膨胀,那么我们现在从全球的经济的环境来讲,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我们叫冰火两重天。
主持人:这怎么理解?
张燕生:冰火两重天你就会发现,也就是目前在发达国家,美、日、欧,它的经济目前的通货膨胀率不高,一些国家还面临着通缩的压力,但是在新兴经济体,尤其是大国,“金砖四国”,像中国、印度、巴西,他们面临着很高的这种通货膨胀的压力,那么我们说现在在美元、日元、欧元,实际上目前尤其像美元,目前面临着贬职的压力,而我们的货币面临升值的压力。
主持人:对。
张燕生:也就是说我们会发现现在全球经济是存在一个冰火两重天的这么一个情况,那么发达国家要走出经济的困境,主要靠什么呢,靠出口和量化宽松,量化宽松会导致全球的货币环境过于宽松,那么就会导致全球的油价、粮价、资源价格的飙升,那么进口价格上升它直接会产生一个输入性的成本上升的压力,所以使我们今年的通货膨胀的形势变的比较严峻。
主持人:所以就像张教授您说的,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在持续走高,那么这样同样就给我们国家的物价稳定带来了一些压力,那么这个压力到底有多大?我们国内的物价究竟会有一个怎样的走势呢?稍候继续我们今天的观察和梳理。
解说:稳物价,面临哪些新挑战?未来物价走势又将如何?《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好,今天我们谈到了刚刚通过统计局公布的数据4.9%,同比涨幅,那今年的现实情况是什么呢,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北方是干旱,南方是冰雪灾害,国际上可以说是大宗商品在持续走高,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压力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小片来梳理一下。
解说:近来,农产品成为金融市场的热点。
2月14号,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期货主力合约止跌回升,再创新高,收盘于每吨3081元,涨幅2.39%,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上涨1.27%,收盘于每吨2474元。
汤劲东(瑞龙期货副总经理):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小麦的干旱得到进一步确认以后,市场价格进一步反映了灾害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所以涨到了3000块钱一吨这样的程度。
解说:作为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我国北方小麦产区正面临严重干旱,这已引起国内外市场关注。
2月9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扶持粮食生产十条措施,以应对干旱威胁。10号,国务院又召开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落实促粮政策,夺取农业丰收。
去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54641万吨,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粮食产量七连增,这是中国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砝码,专家表示,如果市场粮食供应出现短缺,或者价格大幅度上涨,不排除国家抛售储备粮来保障市场供应,平抑粮食价格,相比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国内粮价涨幅并不算高,由于全球通胀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小麦进口国加大对小麦购买,因此推动芝加哥小麦期价继续攀升,并于2月8号冲至28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当天小麦3月合约上行15.5美分,收于每蒲式耳8.7425美元,涨幅为1.8%。由于世界各粮食进口国担心物价上涨,因此纷纷在国际市场上加大对小麦等粮食的购买,从而支撑小麦价格继续上涨。
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拉古拉姆?拉詹2月10号表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性通胀压力。
主持人: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专家和机构的预测,就是说今年这个CPI的指数会是呈现一个曲线,就是前高后低,但是现在呢我们看到的一个现实就是国内是北方在干旱,南方在冰雪灾害,国际上是大宗商品在持续走高,所以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前高后低的这个愿望能不能达到?或者说有没有可能?它的难度大不大?
张燕生:应该讲,它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主持人:难度比较大。
张燕生:也就是说从国家来讲,把稳定物价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说明它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它难度在什么地方?也就是从历史的经验来讲,也就是说难就难在我们如何避免出现,就是物价的上涨和公司的工资的上涨,轮番上涨的情况,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难就难在价格上涨要控制价格,那么怎么能够把工资能够,工资的调整能够协调和稳定好,也就是怎么能够保证低收入人群的工资,它的上升不受通货膨胀的损害,但是中高收入者工资是不是能够稳定住;第二个方面难是难在,也就是我们要稳定物价,因此我们的货币要管住,那么这个时候呢,我们的物价能不能管住,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要数价格的改革,有很多都是涨价的因素;第三个方面难就难在,我们一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要稳定物价,但另外一个方面,今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各地都是铆着劲要大干快上,那么在这种情况,需求就可能有一种很大的向上拉上的压力,因此呢,要解决这个难题,我个人认为,重点应该放在统筹兼顾。
主持人:统筹兼顾,怎么理解?
张燕生:也就是把我们的稳定物价和我们的工资调整,物价调整和我们的大干快上的这个发展经济的目标要协调好,也就是真正落实国家,把稳定物价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
主持人:那有了这样一个宏观的一个概念之后,那么在这个具体的措施上面,在稳定物价方面,今年还会有哪一些进一步的措施?我们来预测一下。
霍德明:今年难,控制物价或者稳定物价来讲,比去年要难,去年原来说3%的增长率,物价增长率,现在出台了,大概超过3%了,今年一开年就4.9%。对于这个前高后低的说法,我记得从去年2010年的时候,刚刚开春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去年上半年也说前高后低,但是实际上看到CPI的通胀使去年下半年通胀来势汹汹,比去年上半年可是高出很多,一整年通胀平均起来超过3%,3.2%,3.3%,而对于这么一个通胀来势汹汹,我们尤其在国务院里面,总理他已经对于2月9号,2月10号他连续开了几次常务会议,还有电视电话会议,有关于通胀怎么控制?第一个从源头开始,比如说从货币面方面,像刚刚提到的,今年第一个月的央行的贷款统计数据,大概就是1点多一点的万亿,而其他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还有提升利率都是把货币这个源头控制起来了,而另外对于粮价方面,我们说粮价稳定,整个物价就稳定了,所以我们在粮食收购上面也是尽量让老百姓他有多一点的收入,而且不会造成物价上涨太快的压力,当然另外一方面我觉得还是要有控制通货膨胀预期的这么一个心理,如果说是从现在开始,我们把通货膨胀都往4.9%以下压的话,那对于整年平均4%的通胀的这么一个所谓最后的目标,还是可以达到的。
主持人:就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听一听其他的观众朋友们他们有什么样的看法。
“太阳风”他说“对于CPI的上涨我最切身的感受就是以前买一个不错的苹果1块钱左右,现在买不错的苹果得三四块了,以前买一棵大白菜2块钱左右,现在也要四五块了”,他是切肤的感觉,“老去菜市场的人肯定这个是很自然的”。
好,谢谢,接下来我们就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连线一下我们的特约评论员,看看他们的观点和建议是什么。
解说: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CPI数据未“破五”,将使市场对调控政策的预期调低,对市场而言是利好消息,但这种利好并不具备持续性,因为通胀的压力依然存在。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认为,物价的任务还是比较重,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在2011年上半年会成为常态,被央行频繁采用。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4.9%的CPI水平,在预期之内,显示通胀压力在逐步释放,未来通胀进一步走高的可能性在降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发达国家刻意保持流动性的压力下,普遍面临非常大的通胀压力,这是一个全球面临的挑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预计,2011年CPI涨幅将从2010年的3.3%扩大到3.8%,经济增速可能从2010年的10.3%放缓至9.5%。
曹远征(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今年开年以后,全球气候异常的加剧,都可能对农产品产量会有影响,如果这样的话看,不一定会是一个前高后低走势,有个持续推动的压力。如果说农产品是丰收的话,那么CPI应该在4%左右,但是如果农产品继续保持上涨趋势,那么肯定会突破这个数。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可能我们调控的目标4%,要实现这个目标是有些困难的,所以我们觉得货币政策,可能还是稳中偏紧,存款准备金率、汇率包括公开市场操纵总体的方向,会朝着适当的,收紧的方向运行,但是考虑到国际市场还有不确定性,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还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因此,大幅度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副院长):可能是一个多种工具的搭配组合的使用,我把它称之为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一个工具箱,有数量型工具,像存款准备金率,像央票,也有价格型工具,像利率,汇率等等,可能还会用到其他的调节措施,比如说对房地产调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对流通和生产领域的鼓励等等,如果各方面的准备比较充分,措施落实的也比较到位,4%这个目标还是能够控制住的。
主持人:我们还是要请两位演播室的评论员来建议一下,怎么样能够稳定物价,控制物价?
霍德明:我还是从小老百姓的心声开始讲起吧,在西安市中心的光辉巷有这么一个朋友,他说我们一家四口一年以前的这个时候买一个礼拜的菜,大概是100块钱,而现在,大概是130块钱了,对于中低收入的人来讲,不管你CPI怎么算,他最后感觉到就是……
主持人:我得过日子。 霍德明:哎,怎么过日子吧。
主持人:那您说怎么办呢?
霍德明:我想对于这样子的人民的感受,应该是我们,不管是在宏观政策上面,或者在保障人们生活上面要特别注意的,也就是说我们CPI如果是要4%的话,那么最好今年就能够持续地,甚至控制它真在4%以内,不要像去年说3%,还是稍微超过了一点,而现在已经到4.9%了,开春的第一个月,所以我说压力很大。
张燕生:一定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保证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在这个通胀环境中间,能够不会明显地下降,所以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要做更多的工作。
主持人:也就是在控制通胀的同时,还要保护低收入人群,他们不要太被通胀所伤害。
张燕生:我们说有一个叫生活费用调整指数。 霍德明:对。
张燕生:这样的生活费用调整指数的重点就是……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