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把人们带回了19世纪。那时,晋商是清朝后期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力量,由晋商支撑的山西成为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晋商陨落之后,山西工业逐步兴起,煤炭、钢铁等支撑下,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成为“模范省”。由于天然的资源禀赋,山西成为新中国最重要的煤炭基地,在共和国六十余年的历史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上,山西居功至伟。
   时光荏苒,在即将进入新世纪时,亚洲金融危机迅速冲击了这个中国金融业鼻祖省份,支柱产业全部陷入亏损,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的,长期的煤炭采掘,给山西带来的是更深的危害:生态破坏、采空区塌陷、矿难频发、空气污染……
   进入十一五,山西选择了壮士断腕式的改革方式,从环保的一票否决制到釜底抽薪式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黑色煤层上面掀起一场绿色革命,山西将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十二五”。
  三晋大地的发展曲线
  2010年12月,山西成为中国“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首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隆冬季节,记者穿娘子关口、入汾河谷地、过吕梁山麓、进煤海之都……一路踏访,一路收获,深切感受到山西人民谋求科学发展的意识正日渐清晰和自觉,一幅三晋大地负重转型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详细]
 
  转型之路
·观念转型:突破“资源优势怪圈”
  山西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人问一个放羊娃:“你为什么放羊?”“挣钱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生了娃让他干什么?”“放羊。”
  有人把故事的主角换成了一个“煤老板”。问:“你开煤矿干什么?”“卖煤挣钱。”“挣了钱干什么?”“再开更多的煤矿。”
·产业转型:艰难地“先行先试”
  为解决资源型经济的种种弊端,山西省在转型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包括实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循环经济试点和生态省建设试点,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加快民生社会事业建设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技术转型:全循环 多联产 抓高端
  “大同煤矿集团不仅负担着70万员工及家属的生存和稳定责任,而且每当国家急需煤炭的时候,企业必须全力保障煤炭供应,不能打任何折扣,企业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大同煤矿集团一名中层干部对记者说。
  晋商之变
·煤资多路出击 开启“后整合时代”
  随着山西资源整合、重组兼并的不断推进,大量资本陆续退出煤炭行业,或转产农业,涉足高科技,或发展旅游,跻身服务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开启了“后整合时代”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地下”转“地上” 黑色变绿色
  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西省晋城市,无论是“太行至尊”的王莽岭风景区,还是“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皇城相府,背后都有煤炭企业的资本支持,“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已成为山西晋城煤老板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主线之一。
·孝义“煤老板”:转型之路 且艰且行
  山西省孝义市,是全国著名的煤焦产区。煤系经济占其GDP和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50%。如今,孝义煤老板数量已经锐减,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开始逐步退出煤炭行业,寻求转型。有的人转型农业、有的转型小额金融贷款,但也有人仍在“烧钱”,不过,这钱不是烧在了买悍马、办豪华婚礼上,而是投到了文化产业、高新技术、肉鸭养殖加工等项目上。
  文化之绚
·文化:山西的一张金色名片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大型民族舞剧《一把酸枣》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连演4场,这是美国最高艺术殿堂上演的首部中国民族舞剧,是由山西省精心打磨的一部文化大戏。
·平遥:旅游雪球是如何滚大的
  恢弘城垣,巍峨城楼;四合院落,青砖瓦屋;寺观庙堂,亭台楼阁……烙刻着深厚汉民族文化情结的印记,历经千年风雨的平遥古城古朴宛然,风姿依旧。自1997年申遗成功以来,平遥古城旅游产业“一年一个样,年年大变样”。目前,平遥旅游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产业集群,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5.6%增长到2009年的46.2%。
·大院文化:展现中国古建筑之美
  “统领商界五百年、纵横欧亚九千里”,被誉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的晋商,在明清年间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受传统文化和改善生活状态的双重驱使,富贵之后的晋商开始大兴土木,兴建豪宅,营造了一座座富丽深邃的晋商大院。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