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统计局对CPI调查方案进行了例行调整,最新的公布的通胀数据低于预期。
自中国经济彻底走上平稳上行轨道之后,通胀数据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由于去年12月份同比增幅达到4.6%,今年1月受春节期间食品价格上涨和干旱引发粮食减产的预期因素影响,市场普遍预期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会在5.2-5.5%之间。
然而2月15日统计局网站公布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增幅为4.9%,环比涨幅为1.0%,远远的低于市场预期。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3%,居住价格上涨6.8%。
数据低于预期的原因是统计局对CPI调查方案进行了例行调整,在统计局答记者问的网稿件中,统计局对居住类提高4.22个百分点,对食品类降低2.21个百分点。
虽然数据低于预期,但一些投行仍认为,今年年初通胀将比2008年初严重,如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王虎之前表示,“08年初是结构性通胀,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引发的,但这次却是全面通胀,食品和非食品价格都在上涨。”
从数据上看,1月份同比4.9%的涨幅确实低于2008年1月8%的同比涨幅,但值得关注是,未来引发通胀因素中,非食品因素在不断发酵,如PPI从2010年8月份到12个月就开始超预期反弹,2001年
1月份PPI同比涨幅达到6.6%。
不过多数的投行仍表示,年内通胀不会失控。比如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就认为经历第一个季度之后,通胀数据就会下行,他之前预测1-3月份通胀数据分别为5.5%、4.9%和5.2%。
但由于过去两年资金超发,一些领域价格仍会舞潮弄浪。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指出,2011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宽松的货币投放,若缺乏一个有效的市场进行稀释,必然会在商品和一些资产领域发酵。
基于未来不确定涨价因素增多,之前投行们纷纷调整全年通胀预期,国泰君安上调2011年CPI预测均值从4%到4.8%,上调PPI预测均值从5.5至7.8%,而政府制定年内通胀目标则是4%。
中国政府也在试图控制通胀,在2月8日年假结束前一天,央行在流动性上又踩一脚,年内第一次启动加息工具。
一些政府部门开始吹风,中国可以容忍5%的通胀水平。比如在周日召开的汇率改革讨论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表示,“如果我们能控制在5%,对经济发展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