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加息“接力”将不再是新兴经济体的专利。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发达经济体增长前景有所改善、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又开始向其他商品和服务领域蔓延,全球的加息预期都在普遍增强。
新兴经济体料将进一步加息
对于刚刚宣布加息决定的中国,汇丰银行亚洲经济研究部门联席主管屈宏斌预计,今年6月底前,中国会再次加息0.25个百分点,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至少”再上调1.5个百分点。高盛公司发表报告说,中国央行特意选在春节长假最后一天加息,反映出央行控制通胀预期的决心,实际上是新一轮加息窗口的开启。
在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巴西,政府8日的报告显示,受公交车费和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1月份主要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99%,远高于官方为2011年年底设定的4.5%的目标。这让市场预期巴西央行即将上调已达11.25%的基准利率。
野村证券的经济学家预计,继韩国央行今年一月加息0.25个百分点至2.75%之后,该央行将于11日举行的央行会议上再度上调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此后,还将分别于4月和6月分别上调利率0.25%至3.50%。
本月4日,印尼央行意外宣布加息决定,这是印尼近两年来首次加息。分析人士预计,印尼央行今年还将进一步升息75个基点,以使其货币政策逐步正常化。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日表示,预计未来数月该国通胀将加剧,今年晚些时候方能企稳。当地媒体报道说,新加坡央行在4月份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实际上,进入2011年以来,通胀重压就使得一股加息热潮在新兴经济体蔓延:泰国、韩国、巴西、以色列、匈牙利、印度、印尼等国的央行纷纷宣布了加息决定。对于其中的绝大多数国家而言,这并不是它们自金融危机过后的首次加息。分析人士认为,在未来物价上涨可能加速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在今后一段时间都将处于加息周期。
美英年内加息概率大增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指出,利率期货市场的行情显示,它对今年12月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概率已经接近100%,而一周以前的概率还只有25%。
与新兴市场截然相反的是,尽管大宗商品价格正在上涨,美国的通货膨胀却保持在低水平,低于美联储2%的非正式目标。但由于美国增长前景的改善,以及出现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蔓延至其他商品和服务的风险,债券市场的长期利率已经走高,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也在增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上升,8日达到3.721%,为4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自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一直将短期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而且旨在压低长期利率的6000亿美元债券购买行动也还没有结束。
英国央行当地时间10日将公布最新议息结果。尽管鲜有经济学家认为该行本月会采取加息行动,但不少专业人士相信,其今年将收紧政策以抑制通胀,时点可能最早选定在5月。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本月稍早预计,英国央行2011年将加息3次,以防止通胀水平大幅飙升阻碍经济的发展。
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12月通货膨胀率进一步上升至3.7%,突破了央行设定的2.0%的目标水平,但去年第四季度英国经济却出现萎缩,且公共部门大规模削减支出以及1月初的销售税上调措施所产生的影响尚未体现,因此多数经济学家预计,现时英国的经济环境未必容许即时加息。不过,英国经济不乏基本因素支持,只要未来有更多数据支持复苏,加息时点或许还会提前。
欧洲央行加息态度略显谨慎
虽然欧元区的通胀率已升至目标水平之上,但考虑到经济复苏中的不确定性,欧洲央行在3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选择了不加息,行长特里谢有关紧缩货币政策的强硬立场在这次会议上亦有所软化。分析人士认为,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欧债危机的悬而未决,以及欧元区内不均衡的复苏模式等种种因素迫使欧洲央行在加息问题上更加审慎。
欧元区通胀率去年12月意外从1.9%跳升至2.2%,超出欧洲央行微低于2%的通胀目标。一些分析师认为,欧元区通胀率很快还将升至2.5%。特里谢今年1月指出,欧洲央行必须密切关注欧元区通胀压力。他还强调,一旦发现有危及价格稳定的因素,并不会因为希腊、爱尔兰等国低迷的经济而耽误欧洲央行的加息。
然而,在2月3日货币政策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特里谢却表示,欧洲央行当前利率水平是“合适的”,虽然该行预计欧元区通胀率将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在2%的目标水平以上,但其未计划在短期内上调基准利率。
巴克莱资本首席欧洲经济学家朱利安·卡罗认为,特里谢的措辞变化意在减轻投资者对欧洲央行加息的预期,这意味着欧洲央行准备继续承受通胀上升的压力,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立场,确保欧元区经济复苏。
欧洲央行执委会委员帕雷默近日则表示,欧洲央行相信当前的通胀上升是由特定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的,预期2011年年底时通胀将开始再度下行。但他也承认,如果届时通胀未能实现回落,那么央行就将被迫采取加息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