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1月31日表示,2月份我国华北、黄淮等地的气象干旱可能持续发展,南方地区也仍然可能出现低温冰冻雨雪天气。专家指出,随着今年年初我国“南冻北旱”异常天气的持续,市场对农产品的涨价预期可能增强。
|
在山东菏泽市牡丹区,麦田因大旱龟裂。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
据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介绍,2011年2月6日之前,华北、黄淮等气象干旱区基本没有降水;随后两日,上述干旱区局部可能出现1毫米左右的降雨。2月份,华北、黄淮等地气象旱情可能持续或发展,需做好冬灌抗旱工作。
另外,2月份,在冷空气间隙期,南方地区的气温会逐渐回升,若再遇冷空气南下,容易出现雨雪冰冻天气,需做好公路、铁路、输电线路的除雪除冰作业准备。
在北方干旱的同时南方出现雨雪冰冻天气,这就是近来人们常说的“南冻北旱”异常天气。
自去年10月以来,我国华北、黄淮、江淮北部降水量普遍在50毫米以下,其中山东大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不足10毫米。截至1月28日,华北、黄淮、江淮北部等地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达40至60天,部分地区达到60至80天,河南局部地区超过80天。由于降水量显著偏少,连续无有效降水时间长,致使黄淮、华北气象干旱迅速发展。目前,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等地存在中度以上气象干旱,河南大部、山东大部、苏皖北部达重旱或特旱等级。
与此同时,1月1日至6日、10日至11日、16日至21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3次明显的低温雨雪天气过程。此次低温雨雪天气具有总过程时间长、气温变化大、低温雨雪日集中等特点。受低温雨雪天气影响,江南中北部地区积雪日数超过10天,最大积雪深度大于10厘米。贵州大部、湖南西部和南部、广西东北部、重庆东南部、云南东北部、江西中部以及四川和福建的局部地区出现冻雨,其中湖南、贵州两省所受影响最为严重。贵州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区达10天以上,电线覆冰厚度在5至20毫米。
陈振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近期我国出现“南冻北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北方入侵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二是输送至北方的水汽异常偏弱;三是输送至南方的水汽源源不断。其中第二方面原因直接导致冷暖空气长期无法在华北黄淮等地形成有效的交汇,致使这些地区形成干旱;一、三两方面原因使得在我国南方形成有利于冷暖空气有效交汇的形势,在广西、贵州、湖南等省(区)的特定地理环境下出现低温冻雨。
异常气候无可避免地对我国农产品价格造成了影响,尤其是南方的冰冻天气,直接拉升了蔬菜价格。
商务部1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南方地区低温冰冻天气影响冬菜生产和运输,导致蔬菜价格普遍走高,1月17日至23日全国主要大中城市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12.6%,涨幅扩大6.5个百分点。
分地区来看,南京、贵阳、兰州、武汉、合肥和宁波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涨幅较大,分别为31.9%、30.0%、29.4%、25.2%、23.5%和23.3%。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中旬全国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也显示,当期监测的29种食品中,有27种出现不同幅度的价格上涨。
其中,蔬菜价格涨幅尤为明显。其中,黄瓜价格上涨19.9%,较其上旬时7.3%的涨幅明显放大;豆角价格的涨幅也高达16.5%;油菜、西红柿、芹菜的价格也分别上涨10.9%、7.7%、5.9%。
然而全年来看,北方干旱对农产品涨价的推动作用更大。从监测数据不难发现,虽然南方冰冻天气直接推高了蔬菜价格,但是对其他农产品价格影响不大。而且这一极端天气对蔬菜价格也只会产生短期影响。北方的干旱就不同了,因为很可能推高农产品涨价预期。
从实际影响来看,此次干旱对粮食产量很难说有多大影响。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副组长郭天财1月24日表示,近日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对当前冬小麦苗情进行了会商,认为由于前期整地播种质量高、底墒充足,旱情对小麦越冬尚未造成严重影响,总体苗情好于去年。
而且从历史数据来看,2009年我国小麦主产区旱灾更为严重,然而当年小麦整体增产,且小麦主产区的单位亩产还略有上升。
“但与2009年不同的是,当前市场资金充裕,商品价格上涨的环境已经形成,市场投机性明显较2009年增强。对于粮食这种几乎无需求弹性的商品而言,一旦有相关催化因素,就容易形成价格上涨的预期。”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张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大通证券也预测,由于灾害天气的推高,今年粮食价格可能上涨10%。
即使不谈年初的异常天气,其实今年我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压力也不小。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预测,今年中国农产品价格将继续上涨。在他看来,涨价压力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
首先,粮食产需缺口扩大。这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然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引起的;
其次,食品消费结构升级。一个重要标志是居民的粮食消费趋于稳定,油脂和肉类消费缓慢增长,蔬菜等消费呈现增长态势;
再次,近年来各地的种子价格、雇工工价和流转地租金上涨势头明显;
最后,2011年,国际农产品市场仍然可能处于剧烈波动中。尤其是“千年极寒”说法在世界广泛传播,会进一步强化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放大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
不过李国祥认为,虽然受到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国家调高粮食价格政策以及国际农产品价格传导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不断上涨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但是在国家对农产品市场有效调控下,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可能会出现转折,估计2011年农产品价格涨幅可能缩小。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我国猪肉价格有可能迎来再次走高。西部证券近日发布的报告称,今年初大范围的低温天气和生猪疫病的传播增大了年内农产品供给减少的风险。能繁母猪的存栏量近两年整体处于下降的过程,去年8月份下滑到阶段性低位,从能繁母猪补栏到生猪出栏大概需要13至14个月的时间,考虑到猪肉价格在三季度末至次年春节前后需求会出现季节性增加,中期猪肉价格上涨风险加剧,预计今年中秋节过后,猪肉价格开始逐步上涨。
“在粮食价格上涨和猪粮比进一步提升的双重压力下,预计猪肉价格涨幅会大幅超过去年的平均水平。”报告表示。
近年来,农产品涨价问题引人关注。不得不说的是,整体来看,未来数年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在我国将成为一种趋势。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政策法规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将面临巨大的农产品供应压力。他预计今后5年,我国每年将新增80亿斤粮食、80万吨植物油、100万吨肉需求。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钱克明也对媒体表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农产品价格都将呈刚性上涨趋势,我们必须逐步适应这种趋势,也就是说作为消费者,要慢慢适应食品价格的上涨。
钱克明认为,中国在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应当允许农产品价格逐步合理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价格总水平偏低,不能真实反映耕地和淡水等资源的稀缺程度,远远低于人均农业资源禀赋相近的日本和韩国,由此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下降,农民增收困难、农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
不过钱克明同时强调,允许农产品价格逐步合理上升要在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要正确认识农产品价格上涨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既要防范农产品价格不合理的急剧上升,同时也要避免打压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升。
大通证券研究员郭世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依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10年和2020年全国粮食需求量将分别达到5250亿公斤和5725亿公斤。按照目前的粮食产量计算,全国用粮需求与现有供给能力将产生缺口。至少在未来20年,由粮价所推动的消费物价上涨将是一个长期趋势,这是由中国人口要增长耕地却不断减少的国情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