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日发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表示,“进一步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总需求、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报告同时强调,今年价格上行风险不容忽视。专家预期,如果1月份的CPI再次冲高,春节期间将再次打开加息的时间窗口。
同时,央行还公布了今年货币调控目标,“201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初步预期增长16%左右”。今年M2调控目标超出GDP和CPI预设目标4个百分点,这一指标明显较2009年和2010年时回落,既体现了政策转向稳健的意图,也为保证平稳增长提供了足够的支撑。但有专家认为,在通胀预期未见消退的情况下,这一目标值或将进一步加大物价压力。
压力 价格风险不容忽视
央行在报告中对当前的通胀压力表示了较大关注。报告称,价格上行风险不容忽视。“进一步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总需求、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央行在报告中特别强调。
央行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货币条件总体相当宽松,主要经济体将保持宽松货币条件刺激经济的预期强烈,大量资金向经济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流入。在流动性充裕的大背景下,随着经济逐步企稳回升,容易形成持续的通胀预期,富余资金必然寻找各种途径和出口。同时,受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及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缓等因素影响,劳动力成本可能趋升,农产品、服务业等包含人工成本较高的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加大,此外资源性产品价格也有待理顺。结构性因素与通胀预期可能相互交织影响,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当下,市场对于1月份的通胀预期较高,兴业证券预计,1至3月CPI分别为5.5%、4.9%、5.2%。交通银行预测,1月份CPI同比增幅为5%左右,年内高点月份可能超过6%。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最新预测报告称,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有望保持在9%左右,但物价上升压力仍然偏大,预计CPI将上涨5%左右。
居高不下的通胀预期进一步加剧了加息预期。市场认为,防通胀要靠货币总量收缩,还要依赖于价格工具。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预计,1月份CPI可能升至5.5%左右。基于短期物价上升压力加大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最新变化,政策调控可能主要集中在上半年。短期通胀超预期可能导致央行在2月份加息25个基点,并在第二季度再次加息。
“因春节和气候因素推动,一二月份很可能出现CPI高点,会达到6%左右,随后可能呈现回落态势。此次蔬菜价格高位盘旋时间较长,近期在春节因素及南方雨雪天气继续上升,因供应充足,春节后应会回落;总需求回落也有利于抑制通胀压力继续上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预计。但他认为,如果去年12个月加权平均利率负值持续扩大就有必要加息。从历史对比来看,加息通常会选择在GDP增速较高、通胀预期较强以及负利率较严重的时间段。
野村证券预期,由于CPI高位运行且经济增长强劲,预期中国未来将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迎来较长的、大规模的加息周期。该机构的研究报告称,预期2011年一季度会加息25基点,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基点;2011年全年加息100基点、上调准备金率250基点,并会推出更多的宏观审慎措施。
央行报告亦强调,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应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量适度、灵活调节、结构优化的要求,把控制物价较快上涨放在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考虑前期货币存量增长较快的潜在风险和逆周期调节需要,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保持合理适度的利率水平,为稳定价格总水平、管理通胀预期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数字 M2预期增长16% 符合稳健取向
虽然去年底即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具体的收缩力度市场仍不得而知。
央行6日发布的年度工作会新闻稿也未提及今年的调控目标,仅表示“总体要求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央行同时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一是稳物价;二是促转变;三是防风险;四是推改革。
此次发布的报告则明确表示,“201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初步预期增长16%左右”。央行称,“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长期以来,央行以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2009年M2的控制目标是“增长17%左右”,但过度宽松的政策致使当年实际增长27.68%;2010年M2的控制目标为“预期增长17%左右”,实际增长19.72%,新增贷款控制目标为7.5万亿元,实际增长7.95万亿元。
“这一指标的设定也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体现。首先,相比2010年19.72%的实际增长,这一指标进一步回落;其次,16%的增速大致回归到了过去多年来的平均增速;同时,这一数值还是大于GDP和CPI预设目标之和,有利于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巴曙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央行在报告中也以专栏的形式解释称,要正确把握当前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首先,要控制好货币总量。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意味着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总量增长应低于适度宽松时期,降至以往稳健货币政策阶段的一般水平。
央行同时强调,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把好流动性总闸门,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加强对社会融资总量的监测与调节,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在满足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的同时,保持有利于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适宜货币条件。
工具 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
对于当下的货币政策取向,央行表示,下一阶段,要继续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同时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工具,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要求,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配合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
央行还详解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的内涵,该措施将“基于银行信贷增长偏离国民经济所需适度水平的程度”,并“同时考虑各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程度和稳健性状况”。央行称,这一措施重在引导并激励金融机构自我保持稳健和调整信贷投放,是一种正向激励、有弹性的机制,有助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流动性管理,促进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此外,报告更加突出了“社会融资总量调控”这一概念。报告称,随着直接融资比重的不断提高,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逐渐下降,在宏观调控中需更加注重货币总量的预期引导作用。“社会融资总量调控应按满足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正常需要掌握。”央行表示。
央行同时强调,银行信贷作为社会融资总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相吻合,特别要考虑经济增长目标和通胀控制目标。但是,今年16%的M2目标也给信贷控制带来一定难度,如果按照既往M2构成中,外汇占款和新增贷款3:7的比例估算,16%的M2增长中隐含今年的新增贷款数量高达8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