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防"南冻北旱"成农产品炒作借口
2011-01-25   作者:白田田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南冻北旱”,对于每一个准备踏上归途的人意味着能否顺利回家过年的不确定性;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则意味着农产品产量和价格的不确定性。
  自去年10月以来,产出粮食占全国八成以上的北方地区遭遇不同程度的干旱,华北和黄淮地区已经连续干旱100多天。而在南方,今年以来大部地区陆续出现雨雪天气,其中贵州、湖南等地出现多次持续时间较长的雨雪冰冻天气,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看,天气灾害似乎并未给农产品生产带来太多的坏消息。但对于很大程度上仍旧“靠天吃饭”的中国农业来说,“南冻北旱”会不会进一步加剧并撼动农产品价格稳定的基础,还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
  事实上,降水量丰沛的西南地区去年竟然会河湖干涸,北方地区更是连年饱受干旱之苦,只能靠过度抽取地下水来维持农业生产,这些现象都表明农业生产的基础如此薄弱。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大兴水利强基础”;国家领导人最近在旱区调研时也一再强调,要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要特别重视大中型灌区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发展节水灌溉。
  在稳定农业生产基础的同时,从短期来看,有可能撼动农产品价格的因素并非产量的实际减小,而是减产预期成为市场炒作的题材,从而造成价格的大幅上涨。
  对于去年年初西南地区的那场特大旱灾,相信不少人还记忆犹新。当时很多分析人士认为,西南地区不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干旱对粮食产量和价格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然而,夏粮产量数据出来之后,人们发现西南地区大旱导致全国夏粮总产量同比减少0.3%,其中云南、贵州两省因灾减产169万吨。
  正是这看似不多的产量减少,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为资金炒作、粮价大涨等一系列的市场波动埋下了“伏笔”。据机构分析,目前市场已经对今年的小麦有了1%至1.5%的减产预期。有了去年的“前车之鉴”,我们对当前的天气因素自然不能掉以轻心。
  要避免灾害天气可能带来的不利预期,不是靠“舆论引导”,而是要向市场传递及时、权威、准确的信息。有了这样的信息,政府可以科学决策,农民可以掌握种植规模,经销商可以更有效地开展经营活动。有了这样的信息,市场流言才不至于被错误地放大,农产品价格才不易出现难以预期的震荡。
  反观美国,美国农业部定期发布农产品产量和库存数据,这些数据成为全球农产品现货和期货市场价格走向的“晴雨表”。略显讽刺意味的是,要想了解中国的粮食生产状况,我们有时甚至得参考美国公布的数字。
  如果说水利等设施是稳定农产品生产和价格的“硬基础”,那么准确的市场信息则是“软基础”。只有加强了这两个基础,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才会逐步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农产品价格2011年会否再“疯狂” 2011-01-04
· 芝加哥农产品期价30日全线下滑 2010-12-31
· 4000多万美元台湾农产品享零关税优惠 2010-12-30
· 明年农产品市场面临更多政策压力 2010-12-23
· 农产品价格继续保持涨势 2010-12-2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梅新育:解决失衡何须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关键在政府转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