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加速布局中下游产业链
全产业链整合或是整个行业大势所趋
2011-01-24   作者:记者 施智梁 实习生 刘坤/广东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2010年年底,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对外宣布,2010年中海油海上油气年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油气当量,相当于建成“海上大庆油田”。业内人士纷纷认为,海上大庆的建成,意味着中海油与中石油、中石化在油气产量上真正形成了三足鼎立。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广东省采访时发现,除了在上游勘探开采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就以外,中海油在炼化和成品终端销售等中下游业务上的整合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两洲一湾:中海油中下游布局初见成效

  以2005年底动工的惠州炼油项目为起始,中海油开始在炼化产业上密集布局。中海油炼化产业的布局是在“两洲一湾”: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珠江三角洲主要是惠州炼油基地、长江三角洲主要是大榭石化,在环渤海湾,中海油则主要收购了山东海化、东营石化和中捷石化。
  2005年底动工的惠州炼油项目,是中海油首家独资兴建的大型炼厂,在其炼化板块举足轻重。该项目总投资216亿元,年加工1200万吨高含酸重质原油。
  虽然惠州炼油正式投产不到两年,但已初具世界级炼化基地的雏形。中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总工程师吴青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受益于专业化加工高酸重质原油,惠州炼厂自2009年一次投产后已实现盈利,2010年惠州炼油全年加工原油112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53亿元,利润为27亿元。
  记者同时了解到,规划中的惠州炼化二期项目计划扩建产能10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初步计划在2014年建成投产。根据中海油规划,惠州炼化项目三期将在二期建成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如顺利实施,届时整个惠州基地炼油年产量将达4000万吨,乙烯年达300万吨。
  通过一系列的上下游产业链整合,中海油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随着广东大鹏LNG(液化天然气)、福建LNG、上海LNG等一批LNG接收站竣工,惠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建成投产,“两洲一湾”的战略布局基本实现,中国海油已建设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综合型能源集团。新能源产业正加速推进,并逐渐成为撬动中国海油转型的重要杠杆。 
  据媒体报道,中海油曾经计划在2015年前将公司的原油年加工能力提高到5150万吨,在2020年前达到6000万吨的年炼油能力。
  在终端销售渠道上,中海油也在暗暗发力。记者了解到,目前中海油在全国的加油站有208家,虽然还远远不能和中石油、中石化相比,但通过并购和自建的方式,也在广东市场获得一定份额。
  惠州炼油分工司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中海油成立了惠州销售公司,专门负责惠州市场的加油站布点,每个加油站力争年销成品油4000吨以上。
  在北京,距离机场不远的京密路口,也开始多了一个中海油的加油站,加上这个共有9个加油站在北京地区运营,这也标志着中海油正式进入北京成品油终端销售市场。
  油品质量应是中海油在终端销售市场实现差异化竞争的一个突破口。“中海油加油站销售的油品较好,主要产自惠州炼厂的高品质油品。”中海油惠州炼油总经理董孝利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董孝利分析,在油品的质量上,惠州炼油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一期项目的炼油技术是专门用来加工中海油渤海出产的高含酸重质原油,亦是国际单系列最大的炼油装置之一。与轻质油相比,重质油在成本上每桶可节约成本高时可达约5-8美元,经济技术水平同行业领先,每吨油加工成本在200元以下。”董孝利告诉记者。

  合作方式:引进外资技术,借助民营渠道

  合作是中海油在“薄弱环节”中下游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际石油巨头壳牌公司可能正在与中海油谈判参与惠州炼化的二期项目。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裁朱明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并没有否认壳牌可能会参与到中海油的惠州二期项目中,但他同时表示有多家国际石油巨头也提出了类似的愿望。
  作为中国炼化行业的新进入者,中海油选择中外合作的方式迅速扩大自己的炼化能力。早在一期建设中,中海油就和壳牌合资组建了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投资41亿美元,2010年年产乙烯95万吨。
  朱明才告诉记者:“壳牌在与中海油的合作中赢得了市场,这是他们最大的收获,而我们在合作中引进了技术、资金和外方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
  谈及正在建设中的惠州二期项目,朱明才表示:“时至今日,我们扭转了一穷二白的局面,也扭转了外方对我们没有资金没有技术的认识,二期项目就算外方参与合作,情况也和中海壳牌的合作不一样了。”
  “我们惠州二期的工程有独资建设的能力。”中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党委书记、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刁国涛告诉记者。
  由于在成品油终端销售环节起步晚,中海油在华南地区采用了并购、租赁、特许经营和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来扩张自己的零售终端网络数量。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惠州等20多个城市铺开。
  多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中海油上游油气资源的优势较大,炼油能力又在近年大幅提升,其油源基本不成问题,但目前内地加油站网络已基本建设成熟,在新区域进行市场拓展难度很大。中国能源网首席资讯官韩晓平认为,通过和民营企业合作的方式铺设渠道网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选择。
  由于采取了与民营加油站结盟的方式推进,中海油在华南和华东地区的扩张较快。资料显示,其与民营连锁加油站上海星城、宁波协和加油站等的合作,让其较快打开了华东市场的局面。
  目前中海油的发展规划吸引了多家民营加油站业者,并争相递上自己的资料寻找合作机会。“对于拥有10座加油站以上的企业,中海油倾向于通过股权合作进行收购”。中海油炼化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加油站开发经理黄心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海油的收购计划灵活,仅会要求51%的股权。”
  与中石油、中石化在加油站网络已占全国半壁江山的地位相比,中海油目前最大的成绩就是2010年10月初中海油首座全资自建加油站在惠州石化西试营业。
  就眼下国内成品油销售市场形势来看,作为全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中海油在下游销售网络渠道的铺设上是后来者,很难撼动中石油和中石化已有的市场份额。“中海油的加油站数量还很少,难以与两大石油公司相抗衡。”石油专家韩学功表示。
  以广东为例,境内5000多个加油站,中石化占当中2000余座,份额约为44%;中石油拥有或参股的占600多座,份额达到12%,留给中海油、中化集团、外资公司和民营公司分食只余下不到五成的空间。

  全产业链整合或是整个行业大势所趋

  在三大石油公司中,和中海油产业结构相近的中石油更早一步地开始全产业链整合,进军中下游。
  据中石油介绍,“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炼化业务投资比“十五”增长一倍多,建设了一批重大炼化项目,增强了中国石油组织世界级规模炼油化工项目的能力。如大连石化千万吨炼油、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四川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等。为了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中国石油建设了独山子、四川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炼化项目布局向目标市场靠近。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石油炼油能力和乙烯生产能力分别占全国产能的34%和29%。
  中石油在去年10月发布的三季报中也显示,受益于全产业链布局,该公司第三季度净利为346.99亿元,同比上涨12.6%。从各板块具体情况来看,下游销售业务持续发力,增长率位居各业务之首。
  统计数据显示,中石化遍布全国的加油站达2.8万个,中石油则有1.9万个加油站,中海油208个加油站。一直以来在终端销售上布局上,呈现中石化、中石油划江而治的局面。
  从2004年中石油就开始推行南方战略,加强南方的终端销售力量,但在炼厂方面此前没有太大突破。2008年6月,中石油、卡塔尔石油国际公司和壳牌三方确定的中国炼化项目落地,这仅是中石油众多南方项目中的一个。
  种种迹象表明,中石油在其势力薄弱的南方取得突破的同时,海外中下游业务也在不断壮大。
  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分公司总工程师胡杰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石油在海外不仅关注上游资源的收购,还正在下游寻找目标。中国石油的下游收购目标地主要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 
  近年来以2009年惠炼项目的投产为契机,中海油也结束了“有采无炼”的历史,加入到了三大石油公司布局中下游的阵营中。对中下游产业链的结构整合正在石油行业上演。
  分析人士认为,中海油如果长期只能将炼出的油卖给两大巨头,然后再从两大巨头手上买回来零售,显然是不经济的。所以,发展终端销售环节势在必行。
  “从长远来看,成品油的营销和销售将成为能源公司利润的重要增长点。”息旺能源资讯总监储旺节表示。他同时分析,三大石油巨头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将有利于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成品油零售领域的竞争,将给消费者带来直接好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海油借“气”上岸 突围两大巨头陆上垄断 2010-12-21
· 中海油或购中联煤50%股权 2010-12-17
· 中海油或12亿元购中联煤50%股权 2010-12-17
· 中海油服获挪威长期石油钻探合同 2010-12-14
· 中海油收购泛美能源 警惕地缘政治风险 2010-12-13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梅新育:解决失衡何须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关键在政府转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