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照片 |
“15年前,他坚守不合资以纯粹酿自己的酒,一个中国品牌浮出水面;15年后,他扎根西部以半壁江山杀出中国原料供应路。他用中国沃土的实力向我们证明:功到自然成。”
从当年北京郊区一个小厂走到今天的全国龙头企业,燕京啤酒用30年的时间成长为中国啤酒的一个标志性品牌。在中国啤酒行业内,燕京是公认的第一个走进市场的企业,而引领燕京走入市场就是李福成。
燕京的市场之路
1989年,在燕京主管生产销售的李福成被升为厂长,他面临的是中国啤酒业的乱局。“当时中国啤酒人均消费量不到10公升,发达国家则为87公升,那时中国的目标是到200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中国人有钱了,那啤酒行业最起码也会翻番的”。李福成预见,疲软只是暂时的,中国有着广阔的啤酒市场前景。如今,面对不出国门的国际市场竞争,燕京也给自己提出了“四个做强做大”方针,即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市场网络、燕京品牌、经济实力做强做大,并赋予“创新”理念新的含义,即观念、机制、管理、科技、产品、市场创新,确保每年净资本积累2亿元以上。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之时,谁先成功转型,谁就拥有了主动权。在中国啤酒行业内,燕京是公认的第一个走进市场的企业。然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燕京在探索市场之初,遭遇过诸多困难。
计划经济年代,企业每生产10瓶啤酒,其中的9瓶必须纳入烟酒公司指定性销售,企业自己只许卖一瓶,“可是普通老百姓才是消费的主体,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把啤酒直接送到市民的餐桌上去。”李福成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打通了北京餐饮的销售渠道,与果品公司、蔬菜公司、副食公司、个体批发商、胡同里的小卖店签合同,订协议。燕啤的年增量也从1万吨迅速蹿至5万吨。
“胡同战略”使得燕京成为全国第一个打破烟酒公司统购包销模式,提前进入市场竞争的啤酒企业。同时,“胡同战略”也入选麦肯锡市场营销的典型案例。
不出国门的竞争
长年以来,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李福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正确把握市场运行规律,超前果断决策,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运行机制。1989年,中国经济的疲软波及到啤酒行业,企业经营异常艰难。经过40多天的详细考察,结合燕京的实际情况,企业将北京市的1200万人口作为燕京啤酒的主要消费群体,率先打破经济统购包销模式,采用合同方式进行啤酒销售,建立了立体交叉“全天候”的营销网络。很快,燕京打破了北京啤酒市场的几家鼎足之势,市场份额由原来的30%逐步升至85%。1993年前后,外国资本大举进军中国啤酒市场,引发了中国啤酒业全面的市场竞争。李福成审时度势,转变营销策略,采取积极灵活的营销战术。在他的领导下,燕京不仅取得了与外资品牌竞争的阶段性胜利,而且在原有的市场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为了扩大燕京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李福成又提出了“牢牢巩固北京市场,不断扩大华北市场,积极开发全国市场,逐步进入国际市场”的市场战略目标,把北京市场的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运用,积极培育忠诚的客户群体;针对市场竞争实际采取了有利的营销措施,迅速建立起燕京啤酒全国市场网络平台,使燕京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得到提升。目前,燕京啤酒的市场占有率在北京依然巩固在85%以上,在华北达到50%,在全国达到11%。同时,成功地进入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和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如何持续
进入新千年以来,国际啤酒市场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不出国门的中国市场竞争。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这也给北京本土企业燕京带来了巨大机遇。
2005年8月10日,燕京正式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燕京在这场奥运营销大战中以胜利告捷。更让李福成激动的是,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首次走进一家企业工厂,而这也是李福成第三次作为火炬手进行圣火传递。1990年亚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北京的圣火传递中都曾有过李福成矫健的身影。“尽管这次距离只有60米,是最短的一次,却是最有意义的一次”,传递给李福成以及他传递的分别是世界冠军刘璇和杨文军。
在谈到中国企业如何转变增长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话题时,李福成认为,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三大方面作出努力:第一,企业要选准市场,选准自己的定位,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企业不管处在什么地位,做什么行业,都应该把握住自己的位置,量力而行;第二,企业要坚持绿色低碳,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如果企业发展到最后,为了治理污染而投入的成本要高于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价值,这样经济增长就是无价值,不健康的;第三,要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修正理论。企业在使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不能追求大而全,而是要结合企业自身和所在区域的特性,再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
李福成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全国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要从宏观方面做起。他表示,中国很多企业过去采取粗放型模式,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在这样的状态下即使实现增长也不能持久。李福成表示,只有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不仅是企业得以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