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已经是近日市场常见现象,但同一天上市的5只新股全部破发则成为18日市场的一大奇景。风范股份、司尔特、新都化工、亚太科技、鸿路钢构5只上市新股18日全部破发。除鸿路钢构上午9点56分瞬间触及41元的发行价之外,其余4只新股全天成交价全部趴在发行价下方。 市场人士认为,在目前制度下,新股破发使得那些有资格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自食苦果,为高价发行得益者“抬轿子”的傻事将会变少,打新股亏损将促使后续新股发行价降到合理水平;监管层也应不断完善新股发行制度,严厉监管、打击新股询价过程中的利益输送、暗箱操作等损害市场公平的行为。
破发股成把抓
本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以18日复权后的收盘价计算,今年元月以来上市的21只新股中已有14只破发,占到了总数的66%,其中9只新股在上市首日即遭破发。 数据还显示,去年上市的349只次新股中,跌破发行价的股票总数更是达到83只,超过了上市新股总数的三成。从板块上看,中小板新股破发数达到56只,超过了所有破发新股的一半;创业板的破发只数也达到了29只,占到新股破发总规模的30%。 “我算是很幸运了,风范股份居然就中了两个签,2000股总共也就亏了一万块钱,好在没参与另外几只新股的申购。”本报长期跟踪的南京专业打新投资者史先生对记者说道,之前暗自埋怨风范股份中签太少,现在则有点欣慰,“新股不败已成往事,现在打新无疑是往外送钱。” 广州证券新股策略分析师赵巧敏向记者表示,新股上市首日全部破发,这已经打破了A股新股发行上市的纪录,“之前在发布新股策略中还将风范股份作为首选对象,现在却是当日跌破发行价幅度最大的,接下来做新股定价策略只能慎之又慎了。”
高价、高频发行是祸首
到底谁导演了近来新股频频破发的悲剧?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向记者表示,这么高的发行价怎能不破发?如果这些询价机构把发行价下调10%,这些新股在首日反而还有上涨空间。“你自己不纠错,那就等着市场来帮你纠正吧。” 风范股份主承销商申银万国的保荐代表人周学群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风范股份破发的首要原因是市场大势不好,另外询价机构也是参差不齐,最终的发行价定得确实有点高,但风范股份的质地还是很好的,中签的机构三个月后存在解套的可能。 按照网上发行日期进行统计,元月以来确定发行价格的18只新股的发行平均市盈率竟高达78.72倍。虽然因两只主板新股的发行PE明显偏低使得平均水平较一周之前的81倍有所下降,但这仍是2009年IPO重启以来新股发行估值的历史最高。 “高发行价确实是新股破发的元凶,但如此高密集的发行频率也难逃其责。”深圳某券商不愿具名的分析师也向记者表示,源源不断的新股被打包上市,乍一看都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但积少成多的事实慢慢造成了市场资金面的贫血,新股可以发,但也要看市场的承受力,否则只能接受破发。 据Wind数据显示,2010年共有349只新股登陆A股,IPO融资总规模合计达到4921亿元,即使以自然日365天为统计口径,也相当于每天有一只新股上市,每天从市场抽走资金近14个亿。而刚进入2011年,元月份以来又将有30只新股完成网上发行,融资总额也将达到277亿。
市场倒逼发行制度完善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上周五对2011年八项重点工作做出了部署,排名首位的就是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而当前的新股破发潮能否再次倒逼新股发行制度再次改革? “新股融资还得继续,但针对如此大规模的破发,新股发行制度还得继续深化变革。”大同证券策略分析师刘云峰向记者表示,首先要继续扩大询价对象的范围,尽可能增加新股定价的市场化,其次是增强定价信息的透明度,特别是承销商建议机构报价的区间范围应该及时向市场公布;另外存量发行可以提上日程,这样可避免发行过多新股造成募集资金过多,这其中还要建立新股发行的做空机制,在发行价过高的情况下由市场迅速自动调节;针对于主承销商、发行人以及询价机构的利益输送,管理层应当给予严厉监管与打击。 周学群向记者表示,存量发行可能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需要突破的重点,当前的增量发行对老股东约束作用小,加大了发行规模的随意性,另外管理层应当赋予主承销商更多的配售权,这可以为发行人提供更好的投资股东,从而引入更多的价值投资者。 李大霄认为,在当前发行制度下,市场已经启动自身的调节功能,定价过高,市场只能以破发来应对,这也使得吃过苦头的询价机构定价更为审慎,将使得新股发行的“三高”回落;而一级市场投资者必须要转变观念,“打新包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