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亚洲、欧洲炼油中心布局后,中石油接下来的炼厂收购目标很可能在美洲。
国际石油公司正急于从需求日渐萎缩的欧美成熟炼油市场抽身,中国的石油公司却指望借此时机,在觊觎已久的高端市场落子布局。中国公司追求的,究竟是眼下被低估的资产,还是蝶也愁的明日黄花?
1月10日晚间,中石油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于今年上半年与英国大型石化企业英力士集团(INEOS
Group Holdings
plc)旗下的两家公司以合资的方式,共同经营位于苏格兰的格兰杰莫斯(Grangemouth)炼油厂和位于法国的拉瓦莱(Lavéra)炼油厂。
“该交易如能成功实施,对中石油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和市场配置,进入欧洲高端市场,建设欧洲油气运营中心具有重要意义。”中石油在1月10日的公告中说。
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和英国副首相尼克?克莱格见证下,中石油母公司中石油集团还同英力士集团就炼化高新技术合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受欢迎的买家
早在2009年6月,市场就传闻中石油要投资苏格兰一家炼厂。2010年3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证实,中石油的确有意收购苏格兰格兰杰莫斯炼油厂的部分股权,并已经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这家苏格兰地区惟一的炼油厂位于福斯湾,可直接利用来自北海的原油和天然气,原油日加工能力21万桶,向苏格兰、英格兰北部和爱尔兰北部提供成品油,员工数量约为1300人。
2005年,英国最大的化工公司英力士从英国石油手中买下这家炼厂,原指望它会成为企业未来的利润奶牛,却不料2008年金融危机将欧洲成品油需求量一路拉低,“奶牛”成了累赘。
不仅是英国,金融危机造成全球成熟市场成品油需求下滑,炼油商利润锐减,炼油能力整体过剩,欧美原油加工量进入历史低谷。2007年至2009年,美国炼油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7.5亿吨下降到2009年的约7.055亿吨。2009年,经合组织中欧洲国家的原油加工量均低于2007年和2008年水平。
炼油的中长期前景也不被看好。IEA预测,2014年至2015年,北美和欧洲的炼油能力将减少25%和30%。Wood
Mackenzie咨询公司则预计,2015年至2016年,北美和欧洲将有1.14亿吨/年的炼油能力被关闭。JBC能源咨询公司预测,到2020年,欧洲将减少1.14亿吨/年的炼油能力,原油加工量将下降67%。
在这样的悲观前景下,国际石油石化公司们都在马不停蹄地清理资产。而清理工作异常痛苦。
一家炼厂的存亡直接影响到上千人的就业和所在地区的经济稳定,考虑到上述问题带来的政治影响,彻底关闭很难实现。较为现实的选择,是一方面尽量缩减那些设备旧、销路不畅的小炼厂的规模,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譬如近些年欧洲柴油需求增加、汽油需求减少、节能减排要求加强),对运行状况尚可的大炼厂进行技术更新,降低生产成本,调整产品结构。
然而,技术改造也意味着要追加投资,在信贷紧缩的环境下获得现金本来就不容易,更何况在如此不被看好的成熟市场,追加投资无异于追加风险。最好的出路,还是找个现金流充沛又乐意接手的下家。
2010年年中时,英国的八家炼油厂有四家处于待售阶段,分别是雪佛龙公司旗下加工能力21万桶/日的Pembroke炼油厂,英力士集团加工能力21万桶/日的格兰杰莫斯炼油厂,壳牌公司加工能力24万桶/日的Stanlow炼油厂和道达尔公司加工能力22万桶/日的Lindsey炼油厂。
随着中石油入股格兰杰莫斯炼油厂和法国拉瓦莱炼油厂的信息被正式披露,英力士集团成了其他炼厂卖家们艳羡的对象。在欧洲萎靡不振的经济大背景下,中石油的这一收购不仅没有招致当地的警惕或反对,反而被看作雪中送炭,广受欢迎。
格兰杰莫斯炼油厂项目经理高登?格兰特(Gordon
Grant)十分平静地向社区群众解释说,“中石油是家现金充沛的公司,它的加入使得英力士能在全球信贷紧缩的情况下获得资金。”苏格兰国民党地方委员会成员安格斯?麦克唐纳(Angus
MacDonald)也曾多次表示:“我们活在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因此对于任何有利于地方经济的投资,我们都将表示欢迎。”
中石油将入股的另一家炼油厂拉瓦莱位于地中海沿岸原油贸易区,靠近马赛港和原油运输终端,原油日加工能力21万桶,可通过管道向法国、瑞士和德国南部提供成品油。
烫手山芋
国际石油公司一方面收缩成熟市场的炼油份额,一方面削尖了脑袋要挤进前景看好的亚洲。坐拥中国庞大市场的中国石油公司,却舍近求远去接手成熟市场的烫手山芋。这会不会是失策呢?
一位接近中石油的投行人士指出,中石油在欧洲炼油市场布下两颗棋子,主要是出于企业全球战略布局的考虑。
中石油十几年前便开始“走出去”,上游勘探开发资产已遍布中亚、非洲、南美等地,五个油气合作区战略布局初步完成。2010年,中石油海外油气作业当量产量8673万吨,海外油气权益当量产量4430万吨,占其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强。
相比之下,中石油在中下游的海外扩张滞后许多,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前瞻意识。到了本世纪初,中国石油公司开始意识到下游海外扩张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新加坡炼油市场怀揣兴趣,却无奈缺乏进入时机,或者出价不具竞争力。
一场金融危机调整了全球供需格局,也改变了中国石油公司的市场地位。2009年,中石油决心扭转在海外没有炼厂的尴尬局面,提出要在亚洲、美洲、欧洲加快建成集贸易、加工、仓储、运输于一体的三大油气运营中心,力争用8至10年,实现国际贸易量达到4亿吨以上,其中引进油气当量2亿吨以上。
中石油财大气粗,一旦定下目标,执行的速度也令人难以置信。2009年6月,中石油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新加坡公司从吉宝油气服务有限公司手中收购了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的股权。新加坡石油公司最主要的资产,是在新加坡炼油公司(Singapore
Refining Company Private Limited
)中占有50%的权益。该炼厂产能28.5万桶/日,为新加坡三大炼厂之一。
中石油进入了亚洲石油炼化基地、成品油交易枢纽新加坡,市场的反应却没有那么兴奋,高盛预计该收购对中石油2010年的盈利增长贡献率不足1%。
但是,中石油副董事长兼总裁、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周吉平曾在中石油2009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对新加坡炼油厂收购是中石油加强海外下游资产收购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加坡炼油厂之外,中石油还在继续探索其他炼厂收购。我们要加强炼化、贸易、海外运营中心的建设,要完善下游,完成我们下游资产的战略。”周吉平说。
2009年7月,中石油收购新日本石油公司(Nippon
Oil
Co.,下称新日本石油)大阪炼厂部分股权事宜。新日本石油是日本最大的石油精炼商,同时亦是该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商和营销商,拥有9家炼油厂,其石油提炼能力超过130万桶/天,占有日本汽油市场23%的份额。
一位接近交易的咨询人士对本刊记者透露,此次中石油之所以在众多有意抛售炼厂的卖家中选择英力士,某种程度上也因为英力士没打算彻底甩手,而是保留部分权益,做中石油的长期股权合作伙伴,帮助中石油熟络欧洲陌生的市场和政治环境。此外,交易成功后,这两家炼油厂可继续与英力士旗下的化工业务形成一体化优势。
倘若今年上半年如愿入股英力士在欧洲的两家炼厂,则中石油所憧憬的海外三大油气运营中心已有两个初具雏形,可以预料中石油接下来的炼厂收购目标很可能在美洲。
据本刊记者了解,早在2009年初,中石油就有意收购瓦莱罗能源公司(Valero
Energy
Corp。)旗下位于南加勒比海的阿鲁巴炼油厂。瓦莱罗能源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炼油公司。受美国成品油需求下降因素影响,不得已将日产量25.2万桶的阿鲁巴炼油厂于2009年7月停产,挂牌出售。
中石油之所以对这一炼厂感兴趣,市场分析认为是因为它靠近委内瑞拉,可就地加工委内瑞拉产重油,符合中石油美洲上下游一体化建设战略。但是考虑到设备升级需要追加巨额投资,而阿鲁巴国土面积小、距离遥远,中国对该国政治政策缺乏了解,这一交易一度搁浅。
今年1月,路透社披露,中石油再度就阿鲁巴炼厂的收购事宜同瓦莱罗能源公司展开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