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已决定把它总部的一部分从北京迁往上海。
本报从上海有关方面获悉,中石化已于近日与上海浦东方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北京总部的部分部门迁至浦东。
被迁移的是中石化集团总部内“贴近市场的一些机构”,目前已经确定搬迁的包括财务、结算中心等部门。这还不是全部,中石化还计划将华东各省分公司的部分职能也集中到上海。为此,中石化已在浦东塘东地块购置了土地。
政府方面消息称,中石化此次南迁行动,投资达到100亿元,按照上海方面估算,将可望为上海带来2000亿元的资金流量。
截至发稿时,本报记者未能联系到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询问中石化落地的具体细节。
购地陆家嘴 建“塘东总部基地”
目前尚不清楚这次搬迁是否表明中石化将以此形式在上海成立第二总部。但据了解,中石化已经在浦东陆家嘴地区的塘东拿下一幅地块,用以建设一栋名为“塘东总部基地”的大厦。该地块周边还有宝钢大厦等一批央企大楼。
此前,中石化在浦东浦电路建有一栋中国石化大厦,于2004年对外办公。
中石化内部早有将总部“分流”上海的呼声,然而鉴于石油行业在我国的特殊地位及中央政府对其的重视程度,“分流”仅被视为是学术研究而已。
但中石化历任首脑从未放松对上海经济圈的“重视”上海集中了中石化近10个局级单位,覆盖了原油开采、炼油化工、市场销售的整条石油产业链,此外还有多个中石化研究院所集中于此,年销售额达数十亿元。
“今年全球经济前景扑朔迷离,资源供应状况也日渐严峻,因此集团高层开始筹划更贴近的公司战略,分流总部到上海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步骤。”一位中石化总部官员1月13日对本报记者说。
据他介绍,在去年年底举行的中石化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总经理苏树林强调,中石化要“塑造中国石化管理模式的总体部署,全面加强企业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要充分认识解决”大而不强“问题的紧迫性”。
在中石化高层看来,上海既可以缓解中石化国际化经营快速发展面临资金压力,又可以贴近销售市场,实现公司品牌和销售力度的提升,巩固公司在成品油和化工品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下一步,集团将会以上海为核心,整合华东地区的炼油销售机构,解决炼油化工布局和结构性矛盾,并利用上海的金融市场环境和华东良好的区位优势,推进公司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快速发展。”他说。
在中石化之前,已有大唐、葛洲坝、中移动、中联通等央企在上海设立总部、第二总部和产业园。官方数据显示,迄今已有8家央企总部和100多家央企地区总部或营运部门落户上海,有近2500家央企在上海投资。
刚刚结束的上海市第九届上海市委十四次全会的信息显示,目前上海已成为央企资产流动配置的信息中心、推介中心、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
“上海有强大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金融要素市场的集中度非常高,加上上海人才资源丰富,这是许多央企看中上海的原因。”上海市政府一位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也是为什么虽然西安等地的科研实力要比上海强大,致力于大飞机研发的中国商飞仍然于2009年11月将总装制造中心落户浦东。
不过,目前落户上海的央企,大多只是将符合上海产业特征的部门迁徙过来。如国内主要银行都将新产品、市场营销或者信用卡业务总部放在上海,但尚未有银行将完全意义上的总部搬迁到上海。
上海借力央企转型与保增长
事实上,上海很早就从引进中石化等央企中尝到甜头。早在2002年,上海大力发展漕泾化工区,但招商效果不理想。随后,上海与中石化合作,打造石化行业服务平台,再以此卖点展开招商,结果很快就将世界各主要化工巨头都吸引到了漕泾。
如今,在世博会后进一步加大对央企的招商力度,对上海而言,更是避免世博过后出现经济走低的一大措施。
为吸引更多的央企落户上海,上海市经信委在2009年3月成立了央企服务处,这是目前地方政府中唯一的专职央企服务部门。
不过,和眼下风靡全国的各地对接央企模式不同,上海引进央企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而很少引进央企的生产型基地。
据介绍,上海对央企招商主要瞄准功能性、枢纽性项目,产业升级项目,资源类合作项目,提高创新能力项目。
这符合上海近年大力推动的城市产业转型战略,即由传统制造业中心向新兴产业中心转变。而在此背景下,“央企已成为上海支柱产业、战略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绝对主力。”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总工程师马静说。
这在中石化此次与上海合作方式的变化上也有显示。2008年时,中石化与上海政府曾签订合作协议,主要内容为在上海新建炼化一体化装置,扩大上海石化乙烯装置产能。
而此次中石化将财务、结算等部门迁沪,显示双方合作层级已由“生产层面”升格至“服务业层面”。
在此之前一周,亦连续有央企服务业项目进驻上海。如1月9日,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投资的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落户虹桥,投资230亿元。
此外,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也正与中石油就海上石油的相关领域合作进行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