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关系:寻找“交集”
|
观察家认为,下周胡主席访美将为中美经贸关系定下全年乃至更长时间基调
|
|
2011-01-14 作者:记者 孙韶华 张媛 实习生 胡嘉男/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字号
大
中
小】 |
中美经贸关系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胡锦涛主席将于1月18日至21日对美进行国事访问。从各方言论来看,下周将为中美经贸关系定下全年乃至更长时间基调的高层会谈中,中美双方将会在诸多议题中梳理“分歧”与“合作”。寻求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交集区”,在更多领域增进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将成为此次两国元首会晤的关键议题。 “双方将在更广阔的贸易开放与合作议题上有更多诉求。”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人民币汇率仍将是此次会谈的关键词,但已不是唯一的看点。白明认为,双方最有可能达成合作意向的应该是低碳经济、新能源、全球经济治理等议题。此外,双方还可能将在反对贸易保护、推动多哈谈判等议题上进行勾通。 本周三,在华盛顿的一次演讲中,美国财长盖特纳已经不再将矛头直指人民币汇率。他有意缓和有关方面将美国国内经济问题归咎于中国的指责之声,指出中国为美国和世界提供了巨大经济机会,中美经济关系使两国互利。尽管中美在许多领域是竞争的,但中美经济力量主要是互补的。他说,中国需要美国,美国同样从与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关系中获益良多。 美国尼克松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唐安竹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美方希望中国通过经济转型促进内需,改变以出口为中心的增长模式。同时也希望中国能够增加在美成功投资的案例,在为美国民众创造就业的同时,增进两国互信。 进入后危机时代,尽管去年中美在经贸关系受到贸易摩擦特别是人民币汇率之困扰,但双边贸易额增速仍高达近3成,大大高于预计13%的全球贸易增长,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美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与此同时,两国在投资、能源、环保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亦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拓展。 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日前在外交部吹风会上表示,中美双方利益交融愈加深入,经贸、能源、环境、反恐、执法、人文等广泛领域务实合作取得新进展。中美两国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重大地区热点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进行了密切沟通与协调,中美关系战略内涵和全球影响不断增加。尽管双方也有摩擦、有分歧,但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记者表示,相比较一些具体的要求,当前增进两国战略互信更加重要。中美对彼此的依赖程度都比较高,而且随着双方经贸交往越来越深入,相互依赖的程度也是越来越紧密。 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何伟文也认为,此次会谈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增进两国战略上的互信。他还表示,展望2011年,中美两国从国家的层面来讲肯定会保持更多的对话和沟通,而在地方之间,也就是“草根”之间中美的经贸合作会有更大的发展。而且这方面中美双方都有极大地热情,这也保证了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对双方来讲,可能共同要谈的就是亚洲经济合作的问题。亚洲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美国跟亚洲的合作也是中美有共同语言的地方。 “在全球层面,双方会有一个共同的利益。保证欧洲不要出大的问题,亚洲不要出热钱泛滥的问题。在国际经济合作层面,今年是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年,同时也是G20的关键年,中美双方在全球方面的共同语言多于地区层面,双方肯定会有一定的表示。”陈凤英说。 陈凤英还说,就中美经贸关系来说,共同期望合作,这个基础没有变,今年中美之间还将以合作为主流。中美之间已经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相互是离不开的,世界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两个国家一致合作这个基础。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