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基金业公、私之战已经落幕,私募大获全胜,公募则一败涂地。 来自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无论是业绩表现还是市场的规模扩张,公募基金在和私募的对决中均“完败”,私募“咄咄逼人”的态势正使得公募基金业的变革愈发迫切。 好买基金研究显示,2010年,在沪指总体下跌14.31%、沪深300整体下跌12.51%的情况下,私募基金实现了6.60%的收益。其中,有71.54%的私募产品获得正收益,其中近半数私募集中分布在0%至15%区域;二成私募分布在15%至30%区域。 与之相对比的是,好买研究显示,公募基金2010年则仅实现了3.83%的收益。而按照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其纳入统计口径的166只标准股票型基金2010年的平均业绩仅为2.89%;21只标准指数型基金的平均业绩则仅为-11.47%。 分析人士认为,私募表现之所以优于公募,主要是因为在2010年上半年中,私募重点配置了具有防御性的食品饮料、生物医药行业。同时,由于普遍预期2010年以震荡市为主,多数私募持有了40%至60%的平均股票仓位。 而WIND统计显示,2010年上半年,沪指几近单边下跌,累计跌幅达到了26.82%,沪深300跌幅则达到了28.32%。公募基金也因此损失惨重,前两个季度亏损额分别超过了600亿元和3500亿元,私募在上半年和公募的对决中也因此大幅胜出,并直接决定了其全年业绩优于公募。 除了业绩表现外,在规模的扩张和投资者接受程度方面,公募基金也败给了私募。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12月底,国内私募管理公司的数目为242家,比2009年底增加了84家,运行中的私募产品共628只,比去年增加了279只,并且单只产品的平均募集资金规模也逐级提升。据粗略估算,目前国内证券投资类阳光私募产品的总资金管理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比2009年底的估算值增长了150%。 相比之下,公募基金的总规模和平均首发规模却出现了倒退。WIND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除了QDII以外的国内基金的资产净值合计为2.45万亿元,份额规模合计为2.33万亿份,和2009年12月31日的2.62万亿元和2.37万亿份相比,资产净值缩水1700亿元,份额规模则减少400亿份。 “私募的崛起,已经将国内公募基金逼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一位基金评价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募基金业绩不佳,基金经理频频变动,人才流失严重,再加上其经营模式的缺陷,正使得投资者越来越失去信心,公募基金业的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