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保障房就要建1000万套,这意味着我们的住房建设目标正在加速从‘大多数人有房住’向‘所有人都有房住’转变。
2011年是兔年。俗话说“狡兔三窟”“窟”就是“窝”,就是住的地方,就是房子。说这一年的愿景,自然得谈房子。
2011,中国还要不要建房子?不仅要建,而且仍要大规模、加速度地建。解决房价与老百姓收入之间的尖锐矛盾、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根本只能靠多建、快建房子,而不是相反。具体说,2011也好,“十二五”也好,中国城镇住房建设面临着四大任务。
一是加快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2011年,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是1000万套。1000万套是什么含意?说个参照系。过去10年,我国城镇住房建设“大跃进”,每年也不过才建700万到800万套住房,这其中包括保障性住房、商品房、城镇居民自建改建住房和大型厂矿企业集资建房等多种类型的住房。新一年,保障房就要建1000万套,这意味着我们的住房建设目标正在加速从“大多数人有房住”向“所有人都有房住”转变。
二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建房。“农民工”这个词儿最清楚不过地反映出了中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这个老问题。城市经济发展了,上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转移到城市就业,成了“工”了;并且按照“居住半年以上”的口径被统计进城镇“常住人口”了;可他们的体制身份仍还是“农民”。这个在现有城镇人口中所占比重超过1/4人群实际上是远未真正定居下来的“伪城镇人口”。
三是满足城镇居民住房从脱困型需求向改善型需求的转变。仅仅过去的20年,中国的城镇住房总面积就从20亿平方米增长了到130亿平方米,增长了5.5倍!但就是这么大的总量,拿6.2亿人一除,人均不过20余平方米,户均不过60平方米。60平方米的房子是什么概念?只是满足基本住房需求的脱困水平。什么叫改善型需求?20年前年轻人结婚买1.5米宽的双人床,现在买2.2米宽的双人床;以前的卫生间只需安下马桶、墩布池即可,现在要有洗澡设备,有女主人化妆的地方。满足这些功能的需求就是改善型需求。我国的城镇居民正在普遍性地进入这一需求层次。
四是继续加快危旧房改造、老城区改造和中小城镇发展。别以为北京开了奥运会、上海开了世博会、广州开了亚运会,这些沿海特大城市的老旧危房已经改造得差不多了。中国不仅历史遗留下来的危旧房、老城区改造任务还非常繁重,新形成的城乡接合部、“城中村”改造也已经提上日程。此外,调整城市结构,促进中小城镇发展更是缓解特大城市住房需求压力的治本之策。
2011年买房投资怎么样?我不知道。但即使是自住,买房也同时具有个人资产累积的功能,投资的功能,这点其实用不着遮掩。宋朝时有个叫欧阳修的词人,写过一个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买房而不是租房,自住之外,就是心存“在乎山水之间”的动机,也不是什么坏事。
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明确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人民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不过有一点值得“在乎山水之间”的人们注意。2011,以至“十二五”期间,反通胀将是政策环境的主基调。即使通胀率能控制的3%到5%的理想区间,利率也将比现在提高一倍。山高水低,仅供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