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侗医药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目前以苗侗医药为主的民族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2亿元,苗侗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黔东南州是我国苗族和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苗族人口占全国苗族人口的23%,侗族人口占全国侗族人口的45%。黔东南州林区因其生物的多样性,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贵州省的药材主产区,民间有“中国的药园在贵州、贵州的药园在黔东南”的说法。据调查,黔东南州共有药材资源2831种,其中药用植物2656种,占全国药用植物的25.4%,占贵州省的67.7%;全国普查的363种重点中药材中,黔东南州有328种,占90.35%。
贵州省政府高度重视黔东南州苗侗医药产业发展,已确立建设“优质中药民族药产业大州”的发展思路,“十二五”规划确定把中药产业作为重要的绿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来培植。目前,全州有中药材种植面积近30万亩,种植品种近80个,茯苓、何首乌、天麻、半夏、毛慈姑、桔梗等几十种药材全国闻名,其中太子参产量占全国超过三分之一,太子参、头花蓼(苗药)、何首乌、淫羊藿四个品种已通过国家GAP认证。
2010年7月,黔东南州在凯里市成立了“黔东南州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凯里苗药研究开发基地”。中药产业已被国际公认为是朝阳产业中的朝阳,成为世界医药的重要发展方向,黔东南州苗侗医药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