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不缺资源,资金的问题也好解决,但是人才是很麻烦的事。需要时间去培养。”青海盐湖海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芳明对记者如是说。
在广袤的察尔汗盐湖上,总投资13亿元的盐湖海虹10万吨ADC发泡剂一体化项目已基本建成,第一批产品成功下线。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ADC发泡剂厂。
“人才的保障是干好项目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回顾项目的建设历程,沈芳明感慨万千。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产业构架是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但是,青海在化工方面的人才储备严重不够,包括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储备都很不够。这是建设项目最大的困难。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项目也是冒了很大风险的。”项目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除了得益于成熟的技术、市场的积累等之外,得益于有一支得力的、具备相当整体素质的干部队伍。
据介绍,盐湖海虹现有600名员工,大部分是新招的,来自青海大学、青海水电学校、工业学校。海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边干边培训员工,才使项目的进展得到有力促进,最终实现了早建成、早投产的目标。
在采访中,来自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的人士都提出,在推进建设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还有着更多天地、大有可为。
“十二五”期间,试验区规划实施重点产业项目48个,总投资2700亿元。而根据《总体规划》的产业项目建设,需要至少10万个就业岗位。而目前,柴达木人才培育平台建设还比较滞后,缺乏鼓励引进、消化、吸收人才的有效机制,企业、产业中坚骨干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严重不足。加之人才培育、培养基地不完善,现有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根本无法满足《总体规划》对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产业工人的需求。
现在,在盐湖上,就有大大小小几十家的企业,数以万计的员工,这么多企业、这么多人,需要很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我们的客商来了,要吃饭、要住宿、要出行、要消费,这就可能在当地派生出相关的项目,相关项目有可能辐射带动更多的行业。政府应该看到这些商机和问题,及早谋划、及早部署,为项目推进做好配套设施和服务的建设,这里面大有文章,政府应该有所作为。
有关人士还指出,青海的高校办学水平有待大幅提升。学校应该探索和企业联合办学的路子,适应青海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形势,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和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培训基地等,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率
格尔木和德令哈,是柴达木盆地仅有的两座城市,两市没有一所高等或中等专科学校,这和资源型城市的地位是不相匹配的。发展循环经济,在引进和培养人才上海要下很大的苦功夫。现在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都在编制“十二五”规划,多么宏伟的蓝图都需要人去完成、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