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要抓住转型升级的“倒逼机遇”
2010-12-30   作者:南辰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经历了首破千万辆的2009年和更加疯狂、直逼2000万辆的2010年,中国车市在连续两年的狂飙之后将驶向何方?
  笔者认为,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将面对更加严峻的转型和升级的考验。一系列的外部政策和竞争环境都在发生或酝酿激变。面对这种从“顺境”到“逆境”的变化,中国汽车业要勇于抓住转型升级的“倒逼机遇”,着力解决汽车工业大而不强的顽疾,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和传统内燃机汽车自主创新两条战线寻求突破,加速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连续两年在政策“顺境”中的狂飙,虽然凸显了中国汽车业数量膨胀的奇迹,但并不能掩盖其所处产业链低端的窘境与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风险。与此同时,汽车产销高速膨胀为大城市带来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以及能源安全问题接踵而至。 由此可见,“顺境”也有其忧。
  财政部28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将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统一按10%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至此,近半年来业界一直在推测的车市刺激政策的退出终于落下了“第一只靴子”。从汽车厂家和经销商的角度看,减税等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意味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水涨船高和利益均沾将成为过去,如何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质量成为竞争的关键。从这个角度看,“逆境”对消费者来说未见得是坏事,对中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未见得是坏事。
  当然,从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前景看,我国汽车消费在未来10年中增长的主基调应当不会发生变化。我国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仍然有着巨大的市场容量,城镇化的进程也必然伴随汽车消费的增长。因此,汽车业面对临时性刺激政策的退出,要调整好心态和状态,理性回到原点,积极面对市场竞争,不靠政策而靠品质和服务争夺市场份额。要充分利用“逆境”带来的转型升级的“倒逼机遇”,促进汽车业尽快做强。从这个角度看,“逆境”也有其利。
  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十二五”的首要目标无疑是做强。
  如今,几乎所有的跨国汽车企业都将中国当作最重要的市场。但在繁荣的“数量”之下,中国汽车产业的“质量”软肋并没有消除,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跨国汽车企业赚的是设计、新材料、新技术的钱,而中国企业目前主要承担的是生产商的角色。纵观国内百余家整车生产企业,无一不是始终在汽车制造业产业链低端踱步徘徊,鲜有在自主品牌方面跻身高端的企业。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据媒体报道,北京治堵措施公布后,一些跨国汽车巨头在海外的股价应声而落,这无疑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跨国汽车巨头主要的利润来源。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要注意到,当前,美国、德国、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的企业均投入巨大的研发实力,并辅以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如果我们陶醉在国内传统内燃机汽车市场巨大的规模上欣欣然,就会拿着低价报酬替别人背着沉重的能源和土地包袱,在汽车“再次发明”的产业转型中再次落后,再次落入产业链低端的夹缝。
  其实,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能不能干到产销超过2000万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离开刺激政策的扶持后,汽车产业能不能抓住“倒逼机遇”,适应竞争、健康发展、加速转型。
  “越来越多地不靠政策,按照市场导向基本规律发展产业,这个产业才有希望。无论在困难还是发展顺利的时候,我们的企业都要经过市场春夏秋冬的考验。”张小虞表示。
  记者认为,这也正是中国汽车业必须接受、适应并感谢“逆境”的原因。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汽车业深度调整在即 2010-12-16
· 从通用汽车上市看美国汽车业复苏 2010-11-25
· 汽车业"数量"可观"质量"堪忧 2010-10-11
· 左延安:不能笼统判定汽车业产能过剩 2010-09-05
· 冯飞:纠正汽车业产能过剩要靠市场 2010-09-0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积极财政之“积极”已今非昔比·[思想]股市既要灭鼠也要防鳄鱼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