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国银行近日针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计推出了专属模式——中关村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着力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新路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科技经费筹集来源中,企业自有资金积累逐年增加,政府资金向科技部门的投入也持续稳定增加,但来自金融机构的贷款却呈下降趋势,科技开发贷款所占比重还不到全部贷款的10%,融资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动力和科技转化及产业化的能力。
为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国银行经过调研、论证和研发,历时一年半时间,在吸收传统信贷模式和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新模式优势的基础上,推出了“中关村模式”,解决了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不能贷”和“不敢贷”的问题。
据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小企业贷款中心主任段萌介绍,在中关村模式下,针对科技型企业非线性、爆炸式的增长特征,银行重新界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客户标准,制定了弹性的对中小企业的准入门槛,使银行服务的客户范围进一步扩大,全面适用于中关村园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
其次,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重技术”的特征,在审批机制中引入中关村特别评审委员会和科技型专家评委,对不同贷款产品和金额实施差异化审批,简化审批层级,提高审批效率,一般3-5天即可放款。
据段萌介绍,“中关村模式”目前已承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有技术、核心技术及专利品牌的资本属性和价值,并引入了科技型专家评审,对企业核心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可转化性、市场价值、可推广度、可替代性及市场前景进行评价。此外,还引入中关村知名的、有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家帮助判断企业的成长情况,以及风险投资机构、投行专家等,多维度评价企业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银行针对“中关村模式”设立了单独的不良控制机制,设置了适度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并建立了“尽职免责”问责机制。
据段萌介绍,“中关村模式”的不良控制打破中行传统的不良比率控制方式,综合各方面因素,合理设定“中关村模式”下可以承受的不良授信或不良率控制线(即容忍度),当超过这个控制线时,停止该模式下业务,进行业务重检和评价,努力做到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给予园区企业最大的信贷支持。
此外,为鼓励各机构对中关村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中关村模式”采用“尽职免责”的问责机制,防范风险的同时,充分调动信贷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业务的全面开展。
数字显示,通过1年半的先行先试,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小企业贷款中心目前已为2470家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并为201家企业提供了授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