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地区在制定重大决策和建设重点工程中,坚持调解优先的理念,通过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探索出了“风险评估先行、防范化解联动,建设与调解并进、发展与稳定统筹”的工作新路子。
风险评估为贸然决策带上“紧箍咒”
铜仁地委书记廖国勋说,铜仁地区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在做重大决策或实施重大项目前,需全面、系统、深入评估论证决策或项目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并将其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在重大项目立项过程中,除审查土地、规划、资源、环保、资金等项目要素外,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的跟进措施也被纳入项目审查中,将风险评估及其化解措施作为决定项目立项的必备条件。
“大兴科技工业园”和“教育园区”是铜仁地区重点建设的两个“新区”,涉及2个乡镇7个村、共2365户村民的拆迁、补偿等问题。立项前,按照风险评估程序,评估小组详细评估论证后认为,这两个项目在建设中可能会遇到农民失地、拆迁安置、施工安全、资金链断裂、干部能力等原发性风险及其带来的诱发性风险。
预测到这些风险可能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和作用,铜仁地区逐一制定防范和控制措施,并确定各级职能部门在项目建设中防范化解风险的具体责任,明确矛盾化解责任主体,细化防范控制风险措施。通过客观和周密的风险评估及化解措施,这两个项目顺利通过各项审查,2009年底顺利开工建设。
铜仁市委书记李建说,在重大项目和决策论证过程中,铜仁市政府综合考虑项目和决策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稳定效益,特别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做到既不因风险的存在而简单否定立项,又不因具备立项条件就忽略客观存在的稳定风险。
矛盾调处成社会稳定风险“稳压器”
面对重大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类矛盾纠纷,铜仁地区坚持“评估紧跟项目走、防范紧跟风险走、调度紧跟进度走”的原则,通过矛盾纠纷化解、排查调处,防范风险演变。在“大兴科技工业园”和“教育园区”两个“新区”建设过程中,铜仁市以人民调解为主体,行政调解和警民联调补充,“多调联动”化解矛盾纠纷。
因2007年与一牛奶场土地纠纷一案败诉,铜仁市川硐镇桐木湾村民组村民抵制“大兴科技工业园”建设,镇干部主动找到老支书田应康,讲明了政策和村民在征地过程中得到的实惠,通过“一事一议”,村民同意支持“工业园”建设。田应康说:“我们该想到的政府帮我们都考虑到了,我们没想到的政府也都想到了,没有理由不支持工作。”
川硐镇书记杨俊说,这类矛盾纠纷,如果直接由镇政府调节或处理都存在弊端,容易出现因依据不足导致调节效果不好,或村民不服处理越级上访等。借鉴“一事一议”的村级民主管理办法,通过群众自己化解复杂纠纷,不仅能满足群众利益诉求,还能获得良好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效果。
同时,铜仁市以乡镇综治工作中心为主体,整合基层政法、公安、司法等各站所及村居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发挥基层维稳一线优势,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区”建设开工半年多来,所在的川硐镇、滑石乡综治维稳中心共化解了700多起矛盾纠纷,占“新区”化解总数的70%。
铜仁市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杨秀涧说,以基层综治为中心的矛盾调解机制,起到了防控社会稳定风险中的“稳压器”作用,实现了发展与稳定的有机结合,避免了过去出现矛盾时,将公安政法干警推向一线,造成干群对立、警民对立,从而激化矛盾。“小中心发挥了大作用”,调解过程中,还促进警民关系和谐。
据统计,上述两个“新区”征地拆迁涉及铜仁市川硐镇、滑石乡的7个村、共2365户村民实际利益,开工以来,已完成1万多亩征地,排查矛盾纠纷1400起,成功调处1008起,没有动用一名警力,没强行拆迁一户,没有引发一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和越级上访。
风险评估和矛盾化解联动实现发展与稳定统筹推进
铜仁地区把解决好被征地、拆迁农户的现实利益和长远生计作为防范风险的核心内容。风险评估和矛盾化解联动,实现了发展与稳定统筹推进。
因“大兴科技工业园”建设,铜仁市川硐镇尖岩村村民庐连旺家8亩多土地被征。在政府引导下,他利用仅有的4亩田改种蔬菜、瓜果,一年收入超过从前。庐连旺说:“我从最初的担忧、迟疑到现在拥护、赞成新区建设的思想转变过程,主要是政府充分考虑了我们的长远生计,并保障了我们的现实利益,消除了顾虑。”
据统计,“新区”建设以来,发放群众补偿款3.15亿,党委政府出面协调组织了当地群众840人次进入工区务工,获劳务收入980万元。同时,在党委政府引导和支持下,被征地和拆迁农民开办餐饮店、建材厂45家,建瓜果基地500亩,新增做生意农民50人,创收459万元。另外,党委政府还对失地农民开展服务技能培训,成功解决就业125人次,其中自主创业21人。
廖国勋说:“由于各项政策考虑周全,群众在发展中得实惠,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在重点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彰显。”
目前,贵州正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省88个县中已有79个县建立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