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在激荡中走向平衡
2010-12-20   作者:记者 孙韶华/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资料照片
    2010年,经历过国际金融危机寒冬的洗礼,中国外贸终于回归快速增长轨道。这一年,国际经贸环境风云变幻,贸易保护一浪高过一浪,汇率战交织其中,外需复苏艰难、多种成本压力纷至沓来……,也正是在这一年,出口企业“苦练内功”,中国外贸在转型中走向更加平衡的发展之路。
  外贸增长方式面临被动调整的巨大推力,中国企业需要变被动调整为主动调整,实现出口结构的升级,扩大进口,优化进口结构。历经金融危机寒冬的洗礼、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中国外贸正在激荡中锻炼着走向平衡的本领。

  现实

  全年增速或超25%进出口超预期恢复

  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寒冬的洗礼,中国外贸从2009年11月起终于实现了连续正增长,2010年更是以超过年初预期的快速增长,交出了让人满意的外贸“答卷”。
  对于绝大多数撑过了“寒冬”的外贸企业来说,2010年终于迎来了破冰的“春天”。手里的订单开始多了起来,赶上圣诞节的订单,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对于从2009年一片惨淡中走过来的他们来说,这种忙碌是久违的了。
  同样迎来久违的忙碌的,还有作为外贸风向标的港口。11月,位于中国大陆沿海主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的宁波港,一批又一批载满货物的集装箱正运往美国、欧盟、俄罗斯……,熙熙攘攘的景象印证着中国外贸的复苏。按照宁波市港口管理局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前11个月,宁波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比去年同期净增了252万标箱,同比增长26.51%,外贸吞度量同比增长12.26%。
  前不久,海关总署也公布了一组让人振奋的数据:11月中国的进出口均创历史新高,今年1至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677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3%。已超过去年全年22073亿美元的水平。
  这一乐观的数据,改变了此前业内认为进出口增速将逐月回落的预期,多家机构纷纷调高全年预期,预计今年全年进出口总值很有可能会超过此前预计的25%。
  除了总量在快速恢复之外,今年外贸运行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顺差规模缩小。前11个月我国进口增速比出口增速高7.3个百分点。进口快速增长使我国的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前11个月贸易顺差1704.2亿美元,同比下降3.9%。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认为,我国外贸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一是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今年增速将达到4.8%。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势头比较强劲,投资和贸易均出现较快回升。二是从国内看,我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稳定外贸发展,出口企业并没有受到重创,相反,通过要素整合和结构优化,增强了综合竞争力。主要出口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形成产业链长、集聚度高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比较完善,使得“中国制造”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三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今年以来进出口商品不仅数量增长,价格也较大幅度回升。
  “总体来看,受世界经济复苏、国内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国际商品价格上扬、基数大幅上升等因素影响,未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将呈继续回升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分析,但是受同期基数、欧债危机、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出口增速将有所放缓。

  激荡

  汇率战贸易战交织

  今年以来,中国饱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干扰,成为“重灾区”。欧美日等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过于温和,国内经济矛盾凸显,政治压力加大,这使得他们选择高举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将国内矛盾转嫁国外。
  在袁鑫的记忆里,他似乎从没有像今年这样时刻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在广东一家陶瓷公司担任出口部经理的他,今年还恶补了关于国际贸易和汇率的相关知识。
  他说,建材行业是对汇率非常敏感的行业,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和企业的利润。公司已经开始根据汇率变化调整产品的价格,采取“小步快跑”的策略,跟随汇率变化的节奏进行调整。
  规避汇率风险带来的业绩损失,这已经成为中国出口企业在2010年的“必修功课”。
  9月2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投票通过了旨在对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的法案。这项“人民币汇率法案”的通过,将今年以来的中美汇率之争推上了顶峰。
  继美国之后,欧盟也显现出跟风施压的苗头。此后,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纷纷开始采取“弱势货币”策略,压低本国币值。就这样,剑拔弩张的货币战局势最终点燃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硝烟。
  究其根源,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极大地催化了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释放。欧美日等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过于温和,国内经济矛盾凸显,政治压力加大,这使得他们选择高举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将国内矛盾转嫁国外。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已经饱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干扰,成为“重灾区”。新春伊始,中国就遭遇了来自欧美日等多个国家的“围堵”。从年初就频频发起的各种贸易救济措施贯穿全年始终,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都翻番增长。
  以欧盟为例。据统计,1至11月,欧盟已对中国发起10起贸易救济调查,超过2009年全年欧盟对中国产品发起案件数、涉案金额约47.4亿美元,为2009年全年涉案金额的6倍。今年6月和9月,欧盟委员会对中国数据卡发起保障措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案金额约41亿美元,不仅成为迄今为止中国遭遇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救济调查,也是欧盟首次对中国同一产品同时进行三种贸易救济调查,在国际贸易救济实践中极为罕见。
  其次,今年以来,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从纺织、轻工等低附加值产业向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蔓延。一个典型的案例是,10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着手调查中国的新能源产品补贴政策。这项调查涉及中国的风能、太阳能、高效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154家企业。
  同时,贸易摩擦从具体产品层面向产业政策、汇率制度等宏观层面延伸的态势也更加明显。今年以来,欧美日等国家纷纷出台新的贸易政策,收紧趋势愈加明显。

  锤炼

  于绝处寻生机外贸企业积极转型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依靠低工资、高消耗、高排放推动增长的模式将难以为继。中国对外贸易必须要变被动调整为主动调整,在渐进的过程中实现外贸结构升级。
  2010年春节长假之后,不少手握订单的外贸企业却突然紧张起来——以前的工资水平已经招不到工人了,缺工现象非常严重。中国工人的劳动报酬长期偏低,这份积压已久的压力终于释放。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之后,“中国告别世界工厂”、“中国商品不再廉价”等等类似的话题引发了业内和媒体热烈的讨论。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是必然的。
  事实上,劳动力成本上升只是“倒逼”外贸企业改变的诸多因素之一。今年以来,汇改的进一步推进、大规模出口退税的取消、鼓励进口政策的出台,种种调整都凸显出政府外贸结构调整的决心。
  重压纷至沓来,外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研发新技术、开发新品牌、开拓新市场,成为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胜出不得不去考虑的事情。
  某国内著名家电集团海外推进部部长说,借金融危机的契机,公司完成了产品系列的调整与升级,并加速打入欧美主流市场渠道。因此,公司今年应对汇率变动、贸易摩擦等问题的主动性大大增加。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销售已经增长26%。
  2009年,正是金融危机日趋严重、百业萧条的时期。担任成都一家皮制品公司董事长的刘琼英却大手笔地重金引进法国、意大利的国际设计和管理团队,并与国外著名品牌合作成立研发团队,专攻奢侈女鞋市场。从代工生产向自主设计生产的转变,使得她的公司的出口额在2010年前8个月就实现了同比超过70%的增长。
  “我国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转型,沿海地区原有的低成本优势正在弱化,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在主要发达市场已接近饱和。国家不会再一般性地支持那些主要靠拼资源、拼价格的出口。”李健表示,企业应该逐渐认清新形势。今后企业的发展将更多依赖技术进步和创新,依赖承接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依赖提升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水平,依赖综合实力竞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晋斌说,中国制造业依靠低工资、高消耗、高排放推动增长的模式将难以为继,中国对外贸易必须要变被动调整为主动调整,在渐进的过程中实现外贸结构升级。

  展望

  扩大进口走向更加平衡的贸易

  展望明年的外贸形势,虽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外部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现阶段,无论是从平衡贸易、减少外汇储备风险的角度,还是从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角度,重视进口都无疑是一项外贸领域重要的战略布局。
  毋庸讳言,长期外贸顺差对改善我国国际收支、拉动GDP增长和吸纳大量农民工就业具有极大历史意义。但是,我国外贸顺差已持续了近20年,2008年顺差高峰时与出口之比超过20%,意味着出口五美元商品,只买回四美元东西,另外一美元变成外汇盈余,不得不借给别人去花。这种情况容易造成经济增长对外需的过分依赖,造成国内资源以较低收益净流出和国民收入的损失,同时也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
  “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正在逐年增加,这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实际中国资源长期净流出,流出的规模逐年增大,造成资源紧张,使得老百姓福利改善困难。这成为下一步发展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
  今年以来,国家对扩大进口贸易予以充分重视。中国积极扩大进口,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扩大进口,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2010中国进口论坛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说,通过进口,可以弥补国内资源不足,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引入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资本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崇泉表示,中国今后将转变进口贸易的增长方式的工作重心置于在优化进口结构、推动进口便利、完善促进体系三个方面。
  具体来说,国家扩大进口的主要措施有8项内容:按照产业政策要求,积极进口资源、先进技术和关键装备等;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和争端,鼓励增加从主要贸易顺差国进口;进一步优化进口关税结构;继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进口费用和成本;不断完善进口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提高政策透明度;举办各类进口商品展览会、博览会、推介会等;积极研究运用各种金融、税收等手段支持扩大进口;继续组织各种形式的投资贸易促进团,积极赴国外开展投资贸易促进活动。
  “平衡增长应该成为我国的长期战略。”李健说,“现在,宏观经济形势和外贸政策导向已经发生变化。进口市场将成为一块越来越大的蛋糕。如果企业不积极调整经营策略,补上进口业务方面的短项,就可能分不到这块蛋糕,错失企业发展壮大的良机。”
  商务部对外经济与贸易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大背景下,未来我国要从当今世界的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就不能够仅仅满足于在出口贸易方面做大做强,而且在进口贸易发展过程中也要强调做大做强。在当今国际分工格局之下,中国的比较优势明显,但要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比较利益,应当有一个通盘考虑。否则,如果还只注重出口而忽视进口,充其量也只能够收获一半的比较利益。现在,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进口贸易,我们不仅有机会在出口环节拿回一半的比较利益,而且也更加有机会拿回本应属于我们的另外一半比较利益。

  [相关链接]

  2010年进出口关税调整概况

  6月22日,财政部通知,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部分钢材、医药、化工产品、有色金属加工材等商品的出口退税,总数达406种。这是中国政府自金融危机期间7次上调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后,首次取消出口退税。
  6月23日,为落实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关于给予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零关税待遇的承诺,自2010年7月1日起,对已与我国完成换文的埃塞俄比亚等33个最不发达国家原产的4762个税目输华商品实施零关税,约占全部税则税目的60%。至此,中国将成为向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程度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8月3日,财政部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科技重大专项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通知规定,自2010年7月15日起,对承担《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的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使用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资金、单位自筹资金以及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进口项目(课题)所需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含软件工具及技术)、零部件、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12月14日,财政部宣布,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2011年我国将对600多种资源性、基础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产品实施较低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为适应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及外贸结构的变化,加强进出口管理,在符合世界海关组织有关列目原则的前提下,对进出口税则中的部分税目进行了调整,增列了铬锆铜材、光栅测量装置、二氧化锡、铝塑复合板、谷物播种机等税目。
  12月15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十二五”期间,对国内航空公司用于支线航线飞机、发动机维修的进口航空器材(包括送境外维修的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1至11月我国贸易顺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北大荒对外贸易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010-12-15
· “十二五”我国外贸的几个努力方向 2010-12-03
· 魏建国:十二五我国外贸的几个努力方向 2010-12-03
· 外贸出口需求不足消费增长亟待突破 2010-11-15
· 10月外贸顺差创年内第二高点 2010-11-1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张健:保障基本民生政府责无旁贷·[思想]孙兆东:CPI“破5”缘何加息迟滞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