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天福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合成氨、15万吨二甲醚的煤化工项目近日试车成功,已生产出合成氨、甲醇、二甲醚产品。这标志着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的首个煤化工项目全面进入试生产阶段,赤天化产品结构调整取得实质进展,由于原来原料完全依赖天然气转向依靠煤化工,生产不再“受气”困扰。
12月6日,天福化工煤化工项目主体装置流程全线打通并试车成功,至12月10日,核心设备煤气化炉已安全稳定超过半个多月。根据工艺流程,天福化工煤化工所生产的合成氨将通过管道短距离输送给股东之一的瓮福集团生产化肥,而甲醇、二甲醚等实行外销。
赤天化原是一家典型的“气头”化肥厂,即是以天然气为原料制成的合成氨来生产尿素。近年来,随着天然气供应量的减少,赤天化的产能受到限制,其位于贵州赤水的化肥生产线不能满负荷生产。与此同时,工业天然气价格不断上调,挤压了赤天化的利润空间。业界认为,工业天然气的价格最终会向民用天然气价格看齐,届时用天然气来生产化肥将难有利润。
为此,赤天化决定从贵州丰富的煤资源中生产合成氨,逐步代替利用天然气生产合成氨的局面。2005年开始,赤天化在贵州福泉和桐梓两地分别兴建设煤化工项目。其中与贵州瓮福集团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31.52亿元的贵州天福化工,赤天化控股51%。与贵州金元集团投资40多亿元兴建金赤化工,后来金元集团退出,赤天化独资建设金赤化工。
原计划2009年建成投产的天福化工建设可谓一波三折,项目建设期间相继遭遇贵州特大凝冻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等事件,同时原辅材料涨价,致使项目建设进度受到较大影响。今年初,为天福煤化工提供压缩空气的贵州盈德气体有限公司投资的空分系统空气压缩机严重受损,致使煤化工装置延迟开车7个月,整个项目装置的联动试车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据了解,天福化工规划总投资31.52亿元,主体工艺技术引进国际先进的壳牌干粉煤气化技术,而金赤化工采用的GE公司水煤浆气化技术,均为目前最好的煤化工技术。金赤化工正进行设备安装,不久即可试车生产。届时,赤天化将成为煤化工的一支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