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在满20年来长期追踪股市,以齐备的信息,深度重现中国股市20年诸多大案要案,解析资本大鳄传奇而幻灭的股海人生。本书用宏观大气的笔触,从整个证券史乃至整个改革史的宽度,对股市关键人物命运进行纵深的把握与评判;大量运用了国内外投资大师的精彩名言和点评,将国际投资智慧与中国股市个案结合,以国际视野解决中国问题。 |
第一章 混沌初萌(1990--1991)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列强不仅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国外资本也随之侵入中国。在旧上海,新式股份制企业和股票也相继出现了。188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华商第一个股票交易机构。这件事当时轰动了全国,可惜受时局影响,这个股票交易机构很快就停办了。 到了1905年,经香港政府核准,英商经营的上海众业公所宣告成立,此举可谓开了在上海兴办证券交易所之先河。其经营范围主要是外商在华的银行、保险、公用事业、纱厂、地产等公司股票和债券,南洋等地的橡胶股票,还有旧中国的金币公债等。可以想象,站在利益的角度考虑,由洋商组建的证券市场,是不可能顾及当时中国的国情及其经济结构等利害关系的,因此不久之后,就发生了震动全国的“橡皮股票风潮”。 事情的起因是:1908年,一些洋人来上海宣传橡皮公司优厚的利润计划,很多人信以为真,竞相购买,各橡皮公司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到了1910年,当很多股票价格出现大幅的飙升行情后,那些吸收到巨额橡皮股票款的洋人,却已销声匿迹、不知去向了。善良的中国人得知真相时,早已是血本无归,欲哭无泪。 在这次风潮中,著名的元丰、兆康、晋大等大钱庄受累停业,持有这些钱庄本票的商户和个人也被殃及,倾家荡产的小股民更是不计其数。据史料记载,当时“橡皮股票风潮”造成上海千家万户倾家荡产,许多人走投无路,被迫跳楼、上吊、沉江、服毒,上演了无数的自杀悲剧。另外,1929年美国爆发股灾,给整个美国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基于上述原因,所以长期以来,一些对证券知识略知一二的中国人,往往会“谈股色变”。他们甚至认为,股市充斥着黑幕与欺诈,证券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股票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
…… | |
|
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演绎从不基于真实的剧本,但它铺平了累积巨额财富的道路。 |
——(美)乔治·索罗斯 |
|
股市是谣言最多的地方,如果每听到什么谣言,就要买进卖出的话,那么钱再多,也不够赔。 |
——是川银藏(日本股神) |
|
人们甚至对股市的正常水平一无所知,并没有多少人花时间考虑它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或者今天的股市是否被高估或低估了。 |
——(美)罗伯特·希勒《非理性繁荣》 |
|
资本市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充满争议。来到股市的人形形色色,有普普通通的投资者,也有恶意操纵市场的人。 |
——(美)约翰·戈登《伟大的博弈》 |
| |
baobeizai 发表于2010-11-16 16:01:36 |
在这本书中,作者没有面面俱到地去简单复述这一段历史,而是用宏观大气的笔触,从整个证券史乃至整个改革史的宽度,去把握事件和人物,写出了历史的纵深感,增强了全书的厚重感,这是本书与众不同的地方,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与分量。 |
龅牙苏二代
发表于2010-11-23 17:04:24 |
作者笔下丰富的案例既是最受老百姓关注的典型标本,也是中国证券业和中国上市公司目前最尖锐最具参考性的素材库,具备话题价值和参考意义。 |
老大的悲哀
发表于2010-11-22 10:03:13 |
语言精彩,行文有气势,引人入胜是该书的显著特点。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既有生动形象的描述,也有饱含同情的议论,更多的是精彩的夹叙夹议,很多章节结尾的反问句很有力度和气势,具有警醒作用。 |
|
|
出版者的话 第一章
混沌初萌(1990--1991) 第二章 股海泛潮(1992) 第三章
初试牛刀(1993--1994) 第四章 岌岌可危(1995) 第五章
热冷相激(1996--1997) 第六章 鱼龙混杂(1998--1999) 第七章
十年茫茫(2000) 第八章 推倒重来(2001) 第九章 流星陨落(2002--2003) 第十章
生死抉择(2004) 第十一章 股改风云(2005) 第十二章 痛打硕鼠(2006--2007) 第十三章
再遭诟病(2008) 第十四章 严峻考验(2009) 第十五章
未来之路(2010) |
作 者:汪在满 |
专业策划人。证券市场专家,现任万全智策财经传播机构品牌总监。 主要作品:
《中国名牌命运》(光明日报出版社):《争霸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群雕的诞生》(长江文艺出版社)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