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网站2日发布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徐奇渊博士的文章《对CPI指数讨论的回顾与评述》。徐奇渊在文中表示,他在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幡动?》引发激烈争论、进行了充分讨论后,对原文的估计方法进行了反思,认为原来的推断缺乏依据。 徐奇渊在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幡动?》中,根据对2006年1月份至2010年5月份的53个月度价格数据的研究,认为在这5年当中,通过这种调整方式(可被视为人为调整的痕迹),CPI大约被系统低估了7%。这个推断的提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徐奇渊在《对CPI指数讨论的回顾与评述》一文中表示,《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幡动?》发表后,他与多位教授、研究员、博士进行了讨论,并与国家统计局、基层调查队等相关人士进行了交流,受益匪浅。 在大量的公式、表格和推算分析后,徐奇渊得出结论,《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幡动?》一文所使用的估计方法存在问题:在样本期较长的情况下,权重的年度调整可能导致变系数的问题,微小的权重调整将导致对截距项估计产生重要影响;在12个月的样本期内,虽然避免了权重的制度性调整问题,但由于在短期中解释变量变异性相当小,数据的微缺性将使估计结果表现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性,从而使估计结果对公布数据的误差异常敏感。这些原因,均对截距项的估计结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基于此做出的推断则缺乏依据的。 徐奇渊表示,《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幡动?》的分析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了这方面的一些争论,不过有关讨论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而本次讨论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CPI调查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增强了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