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投资基金,但你不能不知道基金界的明星腕儿——王亚伟。买不到王亚伟的基金,是一时无法改变的事实。
作为明星基金经理人,王亚伟一直被称为业内的“一哥”,他俨然已成为基金行业的标签、风向标,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一年一度的基金排名大战已渐近高潮,目前位列第三的王亚伟会不会在最后一个月的业绩冲刺中重演去年的“大逆转”,这着实令人期盼。
“一哥”艰辛冲刺 “巾帼”惹眼参战
据易天富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从12月1日的综合排名来看,当前王亚伟所管理的华夏策略年内收益已由11月底的第三上升到第二位,位列华商盛世成长之后,领先银河行业优选约1.3%。而嘉实增长、华夏大盘精选、天治创新先锋分别以28.68%、27.99%、27.18%的业绩位列四至六位,东吴价值成长双动力则暂时下滑至26.19%。在余下的不到30天的时间里,年度三甲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尽管暂居老二的位置,众人还是寄希望于王亚伟的“反超”,因为他的华夏大盘精选去年在年底最后一个交易日,超过陆文俊管理的银华价值优选夺得年度冠军,两者差距仅0.08%,上演了惊天大逆转。
此前有数据显示,9月16日时华商盛世成长基金的年内净值增长率为21.04%,王亚伟的华夏策略精选基金为8.31%,相差近13个百分点;而根据晨星截至11月26日的排名显示,今年以来华商盛世成长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42.87%,华夏策略精选基金为31.97%,相差不到10个百分点,而华夏大盘精选年内净值增长率升至28.24%,排名第八位;到11月底,根据易天富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华商盛世成长年内收益率为42.75%,位列偏股型基金(含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业绩排名的首位,而华夏策略精选为30.7%,差距又扩大到11.62%;而就在进入12月的第一天,王亚伟与孙建波的差距又略微收缩到10.31%。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王亚伟今年的竞争对手除了华商盛世成长基金的孙建波,还有来自银河基金的陈欣以及东吴基金的王炯两位美女基金经理,“一哥”的夺冠路颇显艰辛。
今年排名大战中一大亮点就是出现了两位美女基金经理的身影。资料显示,截至11月底,由陈欣以及成胜共同管理的银河行业优选暂时排名第二,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31.51%;王炯管理的两只基金都有不错的表现,其中目前排名第六的东吴双动力,年内收益率为27.32%,而与与朱昆鹏共同管理的东吴进取策略也以26.77%排名第九位。
从数据统计上不难看出,除领先的华商盛世成长明显领跑之外,第二位到第十位之间的差距仅约为4.83%,还不到5%。虽然从王亚伟逾14年的任职经历来看,经验老道是优势,而无论是孙建波还是王炯等都稍显稚嫩,但是有人认为或许年轻的基金经理们或许冲劲更足。有评价就表示,王亚伟在过去的三年拿了“两冠一亚”,今年想卫冕冠军难度巨大,最后一月稍有不慎还有可能被两位女基金经理挤出前三。
重仓行业偏离 或凭“独门股”冲业绩
依据三季报显示,王亚伟的华夏策略精选三季度重仓股分别为:广汇股份、东方金钰、工商银行、中恒集团、交通银行、ST昌河、葛洲坝、乐凯胶卷、广电网络,而华夏大盘重仓股与之类似,仅将广电网络变为峨眉山。据统计,从年初至11月29日,王亚伟的十大重仓股表现的都还不错,不过就今年以来的涨幅来看并不算大。其中广汇股份涨幅为177.45%,中恒集团涨幅为175%。ST昌河在停牌17个月后,今年以来的涨幅达282%。东方金钰今年来的涨幅已达150%。从行业配置来看,华夏策略精选重仓的制造业市值占总净值比例约为25.38%,金融、保险业占比约为19.54%,房地产业占比为13.39%。
对于制造业的重配,基金的取向基本一致,比如孙建波的华商盛世成长在制造业上的配置市值占总净值的39.74%,银河行业优选的市值占比约为61.48%,东吴双动力的占比也达到了64.90%。不过,在对于其他行业的配置上,王亚伟的侧重行业则稍显不同。资料显示,与其配置的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不同的是,东吴双动力和银河行业优选在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并没有配置。华商盛世成长在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配置的市值仅分别占净市值的2.04%和4.63%。此外,华商盛世成长配置医药生物制品市值占净市值的12.53%,信息技术业占12.27%,机械、设备、仪表占12.10%;银河行业优选在电子行业的占比为16.71%,信息技术业为12.94%,机械、设备、仪表为11.13%;东吴双动力的医药、生物制品占比为20.96%,食品、饮料19.01%,机械、设备、仪表10.21%。
王亚伟曾表示,三季度中市场触底反弹,结构分化的格局延续,与战略新兴产业和消费相关的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电网、军工、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持续表现活跃,整体涨幅突出。而受严厉监管政策影响,金融、房地产行业呈现明显弱势,传统的煤炭、钢铁、家电、交通运输、电力等行业弱于大盘。分析人士由此推测表示,在10只重仓股中占比30%的金融类股票对其基金净值增长的贡献率不高。而据已披露的数据统计,目前王亚伟持仓市值过亿的个股共有15只。有分析人士表示,最后一个多月正是检验王亚伟选股眼光的关键时期。能否让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精选的排名维持前列,也将主要依赖对净值贡献比重较大的个股表现。虽然王亚伟今年的重仓行业与市场走势有出入,但还是有人看好“一哥”的冲刺,认为其凭借出色的选股,在强劲的个股拉动下,或许还能在余下的短暂时间内有所斩获。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预测说,王亚伟完全有可能将一些持仓不算重的个股利用市场效应在高位出货,然后集中推高其重仓品种,甚至不排除其他机构配合将其重仓品种的价格推升,以拿到好的排名。这样的事情此前并非没有先例。
基金“造星”尴尬 无奈私募“诱惑”
出了一个王亚伟,火了一家叫华夏的基金公司。在看到这样的好处时,很多基金公司也按耐不住开始推出明星基金经理。但是代价是惨痛的。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名人们见好就收,纷纷转投私募基金。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给基金公司带来的好处与风险,让众多的基金公司左右为难。
曾有统计指出,截至2010年10月14日,从事阳光私募行业的投资经理共有311名,其中有55位具有公募背景,占总数的17.7%。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公募基金担任过基金经理或投资总监等职务,也有一些是在公募基金中担任高级研究员、研究总监等职务,少部分人士曾在公募基金担任过董事会、管理层或营销部门的核心职务。一位基金经理还曾直言不讳地表示:“要主动地多宣传自己,以后想做私募就更容易一些”。
上投摩根就是一个例子,公司精心宣传出来的明星经理吕俊仅效力3年就转战他处。资料显示,吕俊自2004年8月加盟上投摩根,并担任投资总监兼中国优势基金经理、上投摩根阿尔法基金经理。在他离职之前,公司尽力将其打造成名声显赫的“明星”,到2007年8月他离职时,其任期间的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累计收益率达514.50%,管理期内在所有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二。在基金市场中,人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股基发行神话都与明星基金经理相关,华夏基金180亿基金一日售罄就与王亚伟的名声紧紧相连。2007年4月,吕俊执掌的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就创下首日发行900亿元的神话,且认购比例仅为11.099%。当年,上投摩根的规模就由前一年的186.50亿元增长至年底的583.56亿元。可是,在仅担任公司副总2个月之际,吕俊便辞去副总经理与投资总监职位。随后,2008年上投摩根业绩开始大幅滑落,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在所有基金中业绩垫底。2008年底,该公司规模排名11位,到2009年,规模排名继续下滑至18位。再如交银施罗德,随着李旭利和郑拓的辞职,曾经飞速成长的交银施罗德在今年上半年规模大降40%。事实上,这类事件在多家基金公司都曾出现过,对公司的打击不小。上投摩根也曾自我反省道,“在成立初期,较多地依靠一些精英的个人、明星基金经理,当时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后来随着行业发展,市场的流动性也增加了,尤其是一些公募以外的诱惑的增加,过分地依靠个人对公司和客户都是不利的,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的。你必须依靠一堆而不是一个很强的人,并用制度把这堆人的作用组织起来。”
于是,有人表示:“公募本来就不需要明星。国外的明星基金经理大都出在私募行业。公募行业里除了彼得·林奇外,明星很少。对于公司来说风险太大,就算是之前的发展十分扎实,对于明星经理离开的影响也是不可预估的。就像你能想像王亚伟一旦离开对华夏基金的影响吗?”
在私募基金开始争夺理财市场份额的背景下,一些基金公司开始逐渐意识到对于基金来说,公司的形象远比个人形象来的重要。除了打造明星外,完善产品线、加强公司品牌才是长久之计。于是,基金公司开始有意淡化“明星”,宣传重点转向整个公司的投研团队,像南方、大成、上投摩根等大型基金公司均已率先开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