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涨价态势初步遏制
稳物价仍面临三大难题
2010-12-02   作者:本报记者集体采访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从11月中旬开始,我国各级政府掀起了稳定物价的“政策风暴”。系列价格调控举措是否已产生效果?各地稳定物价的形势如何?各级政府将如何进一步落实相关控价措施?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北京、重庆、辽宁省、四川省等地采访中发现,目前农副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初步遏制,部分品种价格已经有所回落。
  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胀预期和“双节”来临等多种因素影响下,进一步稳控物价仍面临较大压力。有关专家认为,蔬菜等农产品的价格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特别大。随着天气的转冷和“两节”临近,农副产品的价格波动还会呈现,政府对物价的调控不能放松。专家们强调,并不是说不允许出现价格的波动,而是要防止不合理的波动,防止投机商借机放大价格波动。

  效 果 部分农产品价格回落

  11月30日上午,《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沈阳“十二线农贸市场”碰到了前来买菜的铁西区居民王金艾,她告诉记者:“虽然感觉菜价还是比较高,但是与前些日子比确实降了一点,按家里一天所需购买菜量计算,大约能省4元钱左右。”记者看到,市场里近半数蔬菜价格有所回落,其中以叶菜降幅较大,菜花、油菜每公斤批发价格降至2元左右,较上周下降20%。
  据沈阳市物价部门最新监测,最近一周当地市场20种应急监测蔬菜品种中,其中14种止涨回跌,有10种降幅超过10%,平均价格5.2元/公斤,虽然下雪但未影响蔬菜价格波动。11月30日,西红柿5.25元/公斤,绿茄子5元/公斤,芸豆7.25元/公斤,青椒5.75元/公斤,韭菜5.5元/公斤,较前一日下降8.33%。
  “这段时间蔬菜价格回稳,一是蔬菜主产区冷空气来得晚,对蔬菜生产没有造成很大的冲击;二是政府的调控对稳定菜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些地方通过市场的监控监测,各地对蔬菜的运输坚决执行国家的绿色通道政策,促进了菜价的回稳。蔬菜受气候和生产季节的影响很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菜价的波动具有很强的合理性。最近这几年,地方政府对蔬菜生产的调控能力下降,采取的有效措施比较少,菜价本身的波动又因为政府调控的不到位而放大。”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说。
  另一路《经济参考报》记者从11月初开始连续走访成都市城区多家农贸市场。记者采访发现,土豆、青椒、洋葱、黄瓜等价格基本稳定,而莴笋、芹菜、豌豆苗等价格则持续回落。以莴笋为例,11月初批发价为每斤0.85元,目前是0.4元;城区零售价11月初为每斤2元左右,目前为0.8元。成都通过健全流通网络、推动产销对接、规范农贸市场等手段,着力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稳定菜价效果明显。

  难 题 价格调控难度加大

  “蔬菜产区和销区分离的格局在加速形成,过去蔬菜生产主要是在城市郊区,现在是越来越远离郊区,城市蔬菜的自给率严重下降,像这几年北京、天津的蔬菜种植面积下降了近50%,上海下降了近20%。过去城市自给率高,政府的调控能力强,现在产区远离城市后就很难调控。在蔬菜生产的这种新格局下,如何进行调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李国祥认为。
  尽管各地的价格调控取得初步成效,但一些蔬菜价格仍在高位运行,一些城市甚至出现城镇菜价“倒挂”现象。《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中发现,重庆城镇蔬菜价格存在“倒挂”现象:相比于生活成本,重庆部分区县蔬菜价格总体高于主城区,而乡镇价格又要高于区县。有关人士认为,重庆区县、乡镇居民收入水平要远低于主城区,反而要承受比主城区市民更高的菜价,这是亟待解决的不公平现象。同时,价格“倒挂”本身也说明目前蔬菜价格构成的复杂性,这一现象的存在也加大了政府调控菜价的难度。
  据重庆农业部门长期价格监测表明,重庆主城区蔬菜价格与部分区县和乡镇相比,相对较低;而在同一县域范围内,乡镇菜价又要比区县要高,形成较为明显的价格“倒挂”现象。以11月以来的青椒批发价为例,重庆主城区盘溪市场价格在2.6元/公斤至2.8元/公斤之间,而云阳县富正农贸市场价格则超过3.5元/公斤,长寿区晏家农贸市场在3.2元/公斤左右。
  相关人士认为,虽然目前政府已出台加强大城市蔬菜供应能力、减免摊位费、拓宽绿色通道等措施调控菜价。但要解决价格“倒挂”引起的“收入低的群众反而吃贵菜”的情况,还是要以加快建设与中小城市、城镇相配套的蔬菜基地着手,提高其蔬菜供应能力。在为大城市建“大菜园”的同时,也要为区县和城镇配套建好“中小菜园”,形成完善的蔬菜供应体系,从根本上降低蔬菜价格。同时,还宜加强与区县、城镇配套的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建设,减少流通环节,增加直供渠道,减少中间成本。
  另外,《经济参考报》记者从辽宁省物价监测部门了解到,近期蔬菜价格与全国一样出现上涨,与去年同期相比许多品种高出40%左右,绿茄子、土豆、芹菜、甘蓝、西红柿等涨幅同比超过70%,大白菜、芹菜涨幅超过100%,价格调控仍面临严峻形势:
  一是天气越来越冷,菜价继续回落空间有限。每到“双节”来临,居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都会增加,面临上涨压力,今后一段时期,调控压力和当前稳价压力的叠加效应,会让物价调控形势更为复杂,必须做长远考虑。
  二是稳价需要全国一盘棋,区域性调控很难奏效。辽宁省物价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这一轮物价上涨原因很复杂,不能仅靠行政手段限价;全国市场已经一体化,如果仅靠一省一市区域性调控,这个地方价格下来了,供应量就会立即下降,货源流到价格高的地区,因此必须坚持一盘棋调控。
  三是通胀预期引发居民恐慌性“抢囤”仍未缓解,可能会助推物价上涨。

  对 策 继续落实系列控价政策

  “对于蔬菜这样的快速消费品,政府真正要做的还是搞活流通,建立大型的蔬菜产销对接平台,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户直接和零售企业建立购销合同。蔬菜的深层次问题主要是中国的农副零售市场发展缓慢,物流体系不健全,全国道路运输是各省自治的,省与省之间存在着相关利益矛盾。未来中国蔬菜种植会形成地域非常鲜明的发展特点,也就是说一个地方专门种植一种蔬菜,那样就需要高度统一发达的物流体系,才能够有效、低成本的将蔬菜运抵全国各地,这是发展的趋势。应该加大对相关产品生产的监控,组织货源,绕开中间环节,直接进入超市。”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四川省的采访中发现,目前成都已形成了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为载体,以产品集散、现货交易为主要方式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农产品流通基本上处于市场化交易状态。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让农产品便捷地进城,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也能让市民买上便宜菜。”成都市商务局局长郭启舟介绍,近年来,为促进农产品流通,成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其中包括: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对龙头企业实行税费减免,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零售企业的资金扶持等。特别是鼓励商业零售企业与当地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立直接采购关系。
  一直以来,物流、储藏是鲜活农产品损耗最大的环节,一些绿叶菜甚至损耗达到两三成,直接推高了菜价。为此,今年成都出台政策对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建设、改造农产品冷链系统、配送中心等项目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给予最多30万元的资金补贴。
  对于进一步平抑菜价,专家建议,一是作好规划,形成一批布局合理、满足需求、品种丰富、调控有力、档期均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扶持龙头企业,当前各家农户分散经营的状况,不利于组织流通和产销对接,可通过龙头企业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三是支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降低中间环节的损耗和成本。四是组织阶段性、日常性的农产品推介和产销对接活动。
  面对价格调控形势的复杂性,各级政府对于进一步平抑农产品价格都在继续落实一系列的措施。在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副产品供应和物价稳定工作。今年前10个月,辽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与东北其他地区相比,分别低于黑龙江、吉林两省1.1和1个百分点。近日辽宁省政府接连采取稳价对策,24个部门联合出手,继续落实一系列调控政策:
  一是启用价格调剂金稳定市场,增加生产和供应能力。据辽宁省物价局局长赵希伟介绍,全省共征收价格调节基金2.3亿元,已投放近6000万元用于菜篮子工程建设、农产品运输补贴等。今后将继续加大价格调节基金投放力度。
  二是降低流通成本。从12月1日起,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在辽宁省各收费公路一律免费通行。
  三是提高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水平。
  此外,辽宁省还将加强对粮食、肉蛋、蔬菜、食糖等主要农副产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并提前做好应急保障预案,应对市场异常波动。定期巡查市场,打击囤积居奇、散布虚假价格信息、哄抬物价、变相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价格恶性炒作事件。
  (记者石庆伟 汪伟沈阳报道;陈健成都报道;李松重庆报道;白田田 史丽北京报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国务院督查组了解晋中稳物价保民生情况 2010-12-01
· 怎样给哄抬物价“定罪”是关键 2010-12-01
· 调控政策全面出手方能摁住物价 2010-12-01
· [关注]网民为农产品价格调控献策 2010-11-24
· 农副产品价格以稳定为主 2009-08-2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刘敬东:中国管理稀土资源不违反WTO规则·[思想]财经洞察:透视爱尔兰危机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