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上银行业务在中国迅猛发展,电子支付方式不仅给用户提供巨大便利,也给银行提供创新机会。专家表示,电子银行等金融创新业务将在百姓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成为宏观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关注重点。
29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在“第四届中国电子银行高峰论坛”上表示,电子银行支付打破了交易时间和空间限制,对支付结算影响深远,是先进生产力在金融领域的代表。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2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持续上升至31.8%,其中,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分别达到了33.8%、30.5%和39.1%。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表示,电子银行每年创新推出诸多新产品,不仅将许多柜台产品搬到了电子渠道,还开发了个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项创新成果,不断提高金融资产价值。
2009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总额达到404.88万亿元,其中个人网银交易额达到38.53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表示,现在市场普遍关注的物价上涨、资产上涨等问题,似乎都是货币惹的祸。“中央银行不应该一味盯住CPI这类指标,也应该重点关注电子银行等金融创新产品所创造的各类金融资产价格。”
他认为,电子银行等金融创新产品创造了货币供应量,仅靠目前传统货币供应量分析,难以完全涵盖目前流动性的真实水平,电子银行创造的流动性亟待纳入广义流动性的范畴。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副主任李言赋表示,“电子支付发展是在颠覆传统支付方式的同时,对中央银行宏观监管和货币供应也是一种挑战。”他认为,发行货币要考虑到货币供应量和货币增长速度,网上支付使得货币周转速度加快,汇票时间越来越短,网上不到一分钟就能完成交易,这对于货币供应量产生了挑战。“因此,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怎样进一步发展和规范网银业务,是金融监管的重大课题。”
欧阳卫民还表示,电子支付等金融创新业务不断增加,监管机构责任重大。对于网上支付,应秉持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安全与效率并重、对外开放和行业自律四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