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物价仍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从上半月的物价形势看,11月份的CPI仍有可能创出年内新高,12月份的消费物价涨幅可能因基数效应减弱而有所下降,但明年上半年的物价形势很可能更加严峻。物价形势决定了防止消费物价过快上涨的工作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这也要求相关政策应考虑可持续性,并建立保障物价总体形势平稳的长效机制。
显然,制定长效物价维稳措施的基础是,要深入理解通胀的机理,全面把握物价形势。当前的调控重拳主要挥向农业部门,农产品价格对消费物价稳定尤其是降低家庭生活成本显得举足轻重。但我们还应该关注农业部门之外的物价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无论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还是劳动力成本,都有了明显上涨。
我们知道发达国家更多的是面临通货紧缩问题,而不是通胀问题。这意味着2007年前后,较高的国外价格传递到国内这一效应在当前并不显著。这首先反映了国内经济周期已经从危机时的产能过剩,转向了部分领域的产能紧张。其次,当前国内流动性相对过剩,这种过剩有国内货币增长较快和国外数量宽松政策两层原因。最后,这也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反应。中国的劳动力供应正在变得相对短缺,工资面临趋势性上涨,三农一直是经济社会中的弱势部门,而农产品价格上升就是这个改变过程的伴随现象。从积极意义上看,农产品价格上升有助于纠正国民经济的失衡,增加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缓解收入差距的加大。
由此来看,稳定消费物价形势的举措还需要考量以下几方面。
首先,将货币信贷增速控制在较低水平,从总需求的角度总体上控制物价上升压力。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9天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率已经处于历史高位,但理论上准备金率可以接近100%,所以不能以历史高位为由来限制准备金率的上调空间。现实地看,准备金率是存放流动性最有效的“池子”。受制于国外量化宽松政策,当前国内利率和汇率调整十分谨慎,我们认为,如果从中长期角度考量物价形势,更多地动用价格手段的必要性会有所增加。
其次,应关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避免因控制物价而阻碍经济结构调整。我们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有着深刻的结构调整背景,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调整过程,也有助于结构调整。此外,农产品价格上升有其生产成本增加的原因,如果限制农产品涨价,那将会损害农产品生产积极性,从长期看更不利于物价稳定。
最后,直接管制物价的手段应该慎用。如果物价上涨是短期的,那么物价管制可以很快解除。但我们认为,这轮物价上升至少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随着时间的延长,执行物价管制的成本也会明显上升,也不利于供给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