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减排提速节能环保业
为达标,一些地方拉闸限电等非正常手段频现
2010-11-25   作者:记者 陈伟 孙韶华/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机构测算至少撬动3万亿资金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24日开幕的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绿博会)上透露,“十一五”节能目标有望如期实现。但有分析人士指出,“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中呈现的“前松后紧”的现象值得警惕,特别是进入今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地方为完成节能任务甚至采取拉闸限电等非正常手段。
  解振华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将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更多地采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的目标。这意味着,下一个五年,节能环保产业有望迎来一轮跃升期。
  据机构测算,“十二五”期间,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所需资本投入约3.4万亿元。《经济参考报》记者24日在绿博会上发现,中国企业在节能减排、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正在加速产业化,绿色经济蕴藏巨大商机。

    11月24日,参观者在绿博会上观看电动联网概念车。新华社发(陈晓根 摄)

  进 展 “十一五”节能目标有望实现

  中国政府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距2010年底目前仅剩一个多月的时间,预定的“十一五”节能目标能够完成吗?解振华24日在绿博会高峰论坛上表示,据初步估算,今年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了3%左右。“十一五”节能目标有望如期实现,减排目标已经提前完成。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前三季度各省区市单位GDP能耗情况也显示,除西藏数据暂缺外,前三季度有26个省份单位GDP能耗同比回落,比上半年增加了3个。其中吉林省降幅最大,达到5.3%。与上半年相比,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力度的强化,目前多数省份能耗情况有所改善。贵州和安徽位居前三季度能耗降幅的第二、三位,分别同比下降4.39%和4.31%。但也有青海、新疆、宁夏和广西等四省区能耗情况不降反升,升幅分别为2.33%、1.55%、0.89%和0.44%。
  分行业看,前三季度,钢铁、有色、化工、非金属、石油加工以及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增速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低1.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2.4个百分点。分析人士指出,前三季度工业节能局面的扭转,为全年节能降耗目标的完成打下良好基础,但一些地方采取了拉闸限电等极端措施去节能减排,违背了政策的初衷,且造成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
  “既然政府现在连限电都敢做,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应该说还是很有可能的。不过,如果只是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而去节能减排,意义也不是很大,节能减排应立足长远。”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林伯强认为,拉闸限电对中国经济是不利的:一方面,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遭到压缩,容易推高工业品价格;另一方面,高耗能企业很可能会采用其他替代能源,或者干脆自己发电。
  眼下正在多个省市蔓延的“柴油荒”就是拉闸限电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受“突击式拉闸限电”影响,有些企业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不惜重金购买柴油发电机保障运转,这导致柴油的需求大幅上升,造成柴油紧缺的局面。
  23日,国务院办公厅紧急下发通知说,少数地区为突击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仍在采取限制企业正常生产特别是居民生活用电合理需求、强制性停止火电机组发电等错误做法,干扰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必须立即纠正。

  目 标 “十二五”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尽管“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有望如期完成,但“临时抱佛脚”的模式已不可借鉴,因此,建立一套标本兼治的、更为长远的节能减排机制势在必行。
  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比2005年要下降40%到45%,非化学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解振华24日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十二五”节能减排的专项规划,将建议的各项要求具体落实。“十二五”期间,将强化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具体来看,一要依法节能,坚决制止各种浪费能源资源的行为;二要强化目标责任,要科学确定、分解落实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目标任务;三要加快结构调整,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估审查;四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五要完善政策机制,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六要引导绿色消费。
  在2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解振华亦表示,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征收环保税、碳税。“十二五”期间有望开征环保税,将更多地采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的目标。
  解振华说,“十二五”期间,碳强度、能源强度降低,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及森林面积、蓄积量等,都将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以确保实现碳强度到2020年降低40%至45%的目标。这些指标确定后,将分配到各地方和各行业,而且将比“十一五”期间分配得更加科学、合理。
  目前,我国已经在天津、北京、上海和其他一些地方探索开展碳交易。未来五年,随着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加快,预计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会越来越严格,减排目标可能也会越来越定量化。
  林伯强认为,“十二五”期间,除了多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外,考虑到中国国情,也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彻底淘汰落后产能,次重要的是提高行业准入标准。
  国务院办公厅通知指出,要把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推进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约束性增强的倒逼机制,坚决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特别是控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发展和扩张。
  “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是一个推进节能减排的很好办法,顺便还可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在执行上做得还不是很好。”林伯强说。

  影 响 带动绿色技术产业全面提速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政府“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立足长效机制的努力必将带来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跃升和中国绿色技术产业化的全面提速。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在绿博会上表示,中国的绿色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市场,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绿色经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蕴藏巨大商机。
  据长城证券测算,“十二五”期间,技术减排的成本将会更高,每吨二氧化碳当量需耗费的资金强度将从“十一五”期间的300元升至400元,不能收回投资回报的技术所占的减排份额也从20%升至40%。若达到20%的中性节能目标,所需资本投入约3.4万亿人民币。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我国年均能源消费增长约10%,支撑了年均9.8%的经济增长,而“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年均能源消费的增长在6.8%左右,支撑了10%的经济增长。
  在绿博会现场,一辆模型车驶入标有“ETC”的车道,车道前面的护栏在车辆接触到的瞬间抬起,车辆完全不用减速停车,就已经完成了交费手续。这就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
  据介绍,每条ETC车道的通行能力相当于4条以上人工收费车道,单车使用ETC方式相对于人工收费方式可以减少油耗0.03升,每条ETC车道与人工收费车道相比,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近50%、一氧化碳约70%、碳氢化合物约70%。目前全国已经建设ETC车道1300余条,拥有近百万用户。
  北京市交通委科技处处长王刚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除了ETC外,绿色智能交通体系还包括实时采集车辆信息的动态交通诱导、太阳能和节能灯具、快速公交系统、高速公路低路基建设技术、温拌沥青混合料筑路应用、废旧轮胎筑路技术应用等,这些技术都有效地疏导了交通,降低了车辆燃油消耗和城市能耗。
  “在沙盘模型中展示的绿色交通技术和方案,来自国内不同的企业,目前都已经产业化了,并已经在北京市很多地方应用,未来还将继续加大推广使用的范围。”王刚说。
  在中国华能集团展区,煤电循环经济技术应用引来很多关注:煤炭产出后不落地,从露天矿通过3.7公里的封闭式皮带走廊直接送到电厂锅炉燃烧;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疏干水由管道输入电厂用于循环冷却补给水,电厂不设另外的生产水源地;发电产生的灰渣不落地,由皮带直接返排,回填露天矿采空区。
  工作人员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是国内第一家煤电联营试点,三期工程已经于今年投产。未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以及风电、水电、太阳能电技术的开发应用将得到更多重视和更快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20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 2010-11-23
· 购置税优惠考验政府节能减排的诚意 2010-11-18
· 节能减排应当防止陷入三大误区 2010-11-08
· 节能减排再逼电价改革 2010-11-01
· 不能让“节能减排”背了黑锅 2010-10-27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黄祖斌:中国银行业的利差低于国际同业·[思想]财经洞察:“气荒”濒临 何以解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