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检验结果有偏差症结何在
2010-11-24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在青海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调查之中,让记者颇为疑惑的是,三聚氰胺检验究竟复不复杂?不同的检测机构,为何出现迥然不同的结果?记者对此进行了多方调查。
  受访的业内人士称,仅从技术层面来讲,现行的检测办法确实有弊端,但结果应该不会太离谱,如果完全按照程序进行,三聚氰胺超标是应该被检验出来的。问题的症结并不都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在制度方面——该走到的程序、该动用的技术手段,有没有被严格遵守。
  “我现在能说的是,青海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的检验结果是有保证的。在(青海东垣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后,我们把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的检验样品送到国家级机构,检验结果几乎是一致的。”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李俊表示。
  青海三聚氰胺奶粉发生后,记者未能见到当初为“问题奶粉”出具合格报告的两名青海省海东地区质检所检验人员。而海东质检所工作人员也表示,在这一问题上不接受记者采访。
  李俊说:“对于海东地区质检部门的结果,我不能够多说什么。因为他们是独立的法人,我们省级部门仅为行政指导,他们自己对检验结果负责。”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一家乳业负责人白静波表示,由于自己的企业很小,并不具备专业的三聚氰胺检验能力,产品都是送到质检部门检验,“他们也过来进行抽检”。“不过我曾经用试纸进行检验,没有发现任何反应。说实话,我从没见过三聚氰胺,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白静平说。
  陕西省西安银桥乳业集团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乳品行业基本上听到三聚氰胺都是谈虎色变,作为企业只能自己“明哲保身”严把质量关。而且不同部门的检测方式也可能不一而同,不便于对检测过程和质检部门的工作进行说明和评价。
  广州省乳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明确告诉记者,仅从技术层面来讲,现行的检测办法确实有弊端,也发生过误判的案例。“误判曾经造成许多企业的整批产品被销毁。当时只是告诉一种方法,很多人都去检,操作人员的技术规范多少会有一些偏差。”
  王丁棉说:“不过青海是不是就是这么巧,三次都误判,我也不敢下结论。但是乳品企业如果知道奶粉是有问题的,也不会这么多次送检来冒险。”
  王丁棉指出,检验出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并不“神秘”,一些大中专院校也可以做,质检部门并不具有独家解释权,三聚氰胺检验不应如此“讳莫如深”。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企业弄虚作假的嫌疑。不过,按规定送检的东西,质检部门是必须要有留样、备份。现在,这些都可以拿出来,当着媒体、公证机关的面当众检验,公开透明地证明质检部门检验不存在问题。所以问题的症结并不都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在制度方面:该走到的程序、该动用的技术手段,有没有被严格遵守。”
  青海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是青海省级具备三聚氰胺检验资格的另一家单位。其办公室主任雷霆表示,如果完全按照程序进行,“三聚氰胺超标是应该被检验出来的。”
  西安市农业委员会负责对西安地区乳业奶源进行监管。其畜牧发展处处长贾社全也表示类似的看法。他说:“作为检测仪器,肯定是会有差异的,但是结果应该不会太离谱,不可能说没有(三聚氰胺)检出有,有(三聚氰胺)却检不出来。”   
  11月初,为切实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工作,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修订了《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并予以公布。与之前2006年版的审查细则相比,新版细则对乳品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控制人员、质量检验设备、企业自检项目等方面都有更为具体和细致的要求。
  该细则明确要求:乳品企业必须具备三聚氰胺检验项目相关的检验设备及能力,不得进行委托检验,同时企业检验人员中有三聚氰胺独立检验能力的至少2人以上。 
  对此,王丁棉却表示出担心,他说,如果确确实实按照卫生部的指定方法,企业购置设备的钱很多,同时检验时间也会增加,这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负担,而这些负担很有可能将被转嫁给消费者。
  “据我了解,目前,有专家已经掌握了快速、经济又有效的检测方法,虽然定量检测出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能快速判断有还是没有,希望能够尽早推广使用。”王丁棉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三聚氰胺奶粉丑闻才挖到第几层 2010-02-11
· 我们依然逃不出三聚氰胺的魔掌 2010-02-08
· 时光飞逝 我们依然逃不出三聚氰胺的魔掌 2010-02-08
· 三聚氰胺版“潜伏” 2010-02-03
· 谁为楼市“三聚氰胺”担责 2009-12-1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黄祖斌:中国银行业的利差低于国际同业·[思想]财经洞察:“气荒”濒临 何以解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