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因三聚氰胺事件跌入一个又一个的梦魇,如今这一行业的信誉与信心如游丝般脆弱。问题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到底是谁在添加?是奶农、企业,还是中间商? 长期从事鲜奶源头监管工作的西安市农业委员会畜牧发展处处长贾社全表示,依据他的判断,奶农自行添加三聚氰胺的可能性应该首先排除。 “三聚氰胺很难买到,而且将其添加进鲜奶中也不能增加出售时的称重,奶农怎么会主动参与这样吃力又不讨好的行为呢?近期我们对管辖范围内的奶场进行了拉网式的检验,没发现有任何问题。”贾社全说。 但广州乳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却对此持有不同意见:“据我调研时掌握的情况,小部分奶农在鲜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现象是存在的。他们获得的三聚氰胺被称作‘蛋白精’,将其填入兑过水的牛奶中,后来被稀释的牛奶会迅速恢复最初的浓稠,蛋白含量显然提高,从中获利也就变得容易。” 王丁棉表示,许多奶农在掺入“蛋白精”时并不知道这就是三聚氰胺。当然,受市场影响,企业压低鲜奶收购价格,挤压奶农生存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采取非正常手段牟利。 “不管哪一方添加,动机都是获取更大的利益,而三聚氰胺死灰复燃,准入门槛过低导致过多企业恶意、无序竞争是不容回避的因素。”王丁棉说。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介绍,目前,我国有800多家乳品企业,其中,持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婴幼儿、成人配方奶粉的企业有100家以上,蜂拥而上的大小企业都企图在“三鹿”事件后明显复苏的乳业市场上分一杯羹,利益驱使下,企业争夺奶源、压低收购成本、扰乱市场。 王丁棉说,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新《乳品安全标准》中对原部分标准作出了下调,这样,更多企业参与到还不健全的乳业市场中,一些企业短期逐利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有资质做长远打算的企业的利益,引起无序竞争,甚至导致个别企业不择手段,三聚氰胺等问题“乘虚而入”。 10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剑指三聚氰胺。半个月不到后,国家质检总局11月4日发布备受社会关注的《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 根据这次的“乳业新规”,现行所有获得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的企业,应当按照质检总局公布的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求,于今年12月31日之前重新提出生产许可申请,许可机关要重新进行审查。 这意味着,参差不齐的中国乳业又有了新的“门槛”要跨。对此,以王丁棉为代表的专家表示,设置“门槛”的新政或对乱象丛生的乳品行业带来新气象。
“政府提高乳业准入门槛,没有高标准资质的企业就不能进入这一行业与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准的大企业竞争,这样,避免了名牌质优产品面临混乱的‘价格战’,也避免大企业浪费精力应对一些无序的竞争。”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