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5日刊发《防“石油魔咒”:中国天然气面临增长困局》一稿,对今冬天然气供应可能出现气荒现象进行了剖析。该文在网上引发了网民对最近油荒、气荒的争论。
气荒与垄断企业有关
网民“中国农民杨涛”说,全国大闹气荒,原因并不得而知,各有各的理由。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是国内中石化等行业巨头坐地起价,“川气东送”项目出现停滞,一定程度加剧了“气荒”——而停滞是因为与下游用户在购销协议上谈判进展缓慢。其真实原因是石油巨头觊觎市场供应紧张的有利时机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天然气巨头认为目前价格不合理,要求进行天然气价格体制改革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
他说,对于中石化、中石油来说,目前在尽快扩大天然气供应上并不很积极,这实际上是在与市场博弈。因为石油巨头在签订供应协议时有话语权。根据中石化原计划,“川气东送”今年9月份就要实现局部通气,年底全线贯通。然而,到目前为止,中石化仍然未与下游燃气公司签订购销协议。就连中石化内部人士都坦言,购销协议的签订不是什么问题,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价格问题。如果价格不理顺,相关单位发展天然气的积极性就不会很高。
他认为,全国出现气荒与企业垄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引入公平的竞争机制,加大天然气开发利用,打破垄断经营的局面,否则,中国的气荒不但不能彻底从根本上解决反而会导致百姓一直叫苦的尴尬局面。
“柴油荒”倒逼体制之弊
网民“马光远”指出,自十月份以来蔓延全国的“柴油荒”至今没有缓和的迹象,而对于引发“柴油荒”的原因,无论是拉闸限电说,还是天气说,检修说,以及供需失衡说等等,很显然都无法解释在目前的情况下引发的这种史无前例的惶恐。
他说,目前没有十足的证据证明这次油荒完全是两大石油巨头联手导演的逼宫的大戏,但很显然,一些明显的疑问并没有得到两大石油巨头的回应:其一,从供需而言,我国的柴油供需矛盾并不紧张,而且今年1到9月份产量增长明显,为什么出现如此巨大的缺口,柴油去了哪里?其二,既然每年的8月份到年底,都是柴油消费的旺季,为什么炼油企业选择在这个时候“不约而同”地停产检修;其三,在柴油荒在全国蔓延之时,为什么我国在第三季度还大量出口柴油,海关的数字也显示,今年1至10月成品油出口量同比增19.8%至2290万吨,其中10月出口量依旧高达188万吨,在国内出现短缺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大量出口成品油?
他指出,一而再,再而三的“柴油荒”等,的确在倒逼石油等垄断领域的改革进程,如果不破釜沉舟,推进成品油生产、销售和价格机制的真正市场化改革,迟早有一天,垄断巨头将制造骇人听闻的短缺的人祸。既然国家对炼油企业每年给予巨额的补贴,既然几大石油巨头牢牢将成品油的生产垄断在自己的手里,却又不能保证供应,那就应该追究他们的责任。
需要政府站出来
网民“不执着”认为,气荒、油荒的发生,决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上下游产业乃至与去年的宽松货币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市场流动性过剩,造成了大量富余资金在农产品上兴风作浪,把农产品当作金融商品来投机炒作。政府现在一定要运用其手握的丰富行政资源,严厉打击投机炒作势力,当某种农产品价格出现暴涨的时候,政府一定要利用自己的物资储备来调整市场供应,打乱炒作者的部署,有效平抑物价,否则就会危害整个产业链乃至中国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