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跨越危机携手成长”为主题的二十国集团(G20)首尔峰会定于11日至12日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而早在序幕拉开之前,各国就有关议题展开的交锋就已经全面铺开。有外媒认为,眼下G20看上去更像是在预示着21世纪将是国际冲突的时代,大多数议题的冲突核心是在美国与中国之间,甚至有日本媒体夸张地提出,中国将充当本次会议的幕后主角。在这样的舆论背景下,中国官员、学者和主流媒体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外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后者的目的也很明显,希望从中判断中国在G20峰会若干议题上的立场和口风。 对于美国不久前宣布的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中国官员和学者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美国印钞刺激经济的不满,强调此举将带来全球流动性泛滥等副作用。路透社发表题为《中国口诛笔伐危机成因,寄望G20峰会出现危机曙光》的文章称,中国表现出“敢怒敢言”的姿态,不论是稍早中国央行行长的评论,抑或副财长的表态,都希望周四在首尔召开的峰会能拉开全球金融市场重新洗牌的序幕。 法新社和《华尔街日报》则引用新华社的评论文章称,中方建议G20应严格监管美联储的行为。这些外媒文章以直接引语的方式称,“新华社说,‘G20无疑是监管世界储备货币发行者的最佳平台。世界储备货币发行者在出台重大货币政策前,有必要通过G20机制进行事先通报和沟通’”。《华尔街日报》还注明说,新华社是中国的官方媒体,不过,目前并不清楚这篇评论文章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中国领导层的观点。 在“经常项目收支失衡”这个被韩国《朝鲜日报》称为是首尔峰会最大焦点的问题上,中方的立场也颇受关注。据介绍,在首尔峰会的前期准备会议上,各国就“努力把经常项目收支的顺、逆差幅度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以内”的具体政策指南,尚未达成协议。据最新消息,二十国集团(G20)首尔峰会筹备委员会10日表示,正在这里进行的G20副财长会议当天未能就经常性项目设限缩小分歧。 英国《金融时报》试图从中国学者的发言中探询中方在此议题上的口风。文章援引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的话说,“中国不应惧怕减少贸易盈余的数字目标,中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有利地位,能够做出这种(贸易平衡)调整”。文章进一步指出,虽然李稻葵并非政策制定者,而是中国央行的一名顾问,但他的言论似乎表明,中国方面有人支持美方的提议,即对经常账户盈余或赤字设定上限,使其不超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左右。《金融时报》还以中国财经报刊上的数篇文章佐证说,中国政府将能够接受上述水平的盈余目标。 在汇率问题上,路透社援引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10日的讲话称,G20峰会将设法处理全球性的挑战,不应该讨论人民币或任何其他特定货币。崔天凯表示,美国国会没有立场评论或对人民币采取行动,中美关系仍然良好;希望峰会对贸易保护主义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释放出“强力讯号”。
|